社会职务/身份
中国清美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教授
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亚洲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陕西文史馆馆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8年6月6号聘为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书画研究院顾问
2020年11月聘为孔子美术馆培训中心客座教授
名人经历
邱皛雨,笔名邱汉,藤公,1947年生于江苏彭城,祖籍山东淄博。1980年研究生毕业,1981年留学法国,1986年回国,同年西下长安研究长安画派。1991年回京任中国清美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10月外交部世界知识封面人物,2014年12月16日上环球人物封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教授,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亚洲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陕西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2018年6月6号聘为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书画研究院顾问,2020年11月聘为孔子美术馆培训中心客座教授,2020年10月30号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外交部国宾礼艺术家,2020年3月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宾礼艺术家.2020年10月12号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高级职称国家高级美术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职称,1983年一1994年作品被文化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以及国内外诸多博物馆展览所收藏。1993年获世界文学艺术大展铜奖艺术家称号。在国际奉皇杯艺术大展获金奖。
1993年并参加中国美术家作品精品展、当年参加法国国际铁塔艺术大展、加拿大枫叶大展获两项优秀奖。
1994年参加中国画人才研修中心、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创作研究员。
1994年在“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获优秀奖并编入大型精品画集。2011年5月陕西卫视当代艺术名家邱皛雨专题片
2012年12月中央电视台收藏天下栏目邱皛雨专题片。
笔墨乐游畅壮怀
——观邱皛雨先生的画作
文/李建森(艺术评论家)
邱皛雨先生是深谙笔墨之道的,在中国画的表义语境里,笔墨即是灵魂,也是核质。他的画显然是出道于笔墨的,但又不纯墨守和死搬,呈展的的是另一种笔法和墨相。他的笔墨乐游,所畅者,是敬畏艺术的壮阔襟怀。
皛雨先生是思想型的画家,与他座谈,他的话锋是多向度的,不拘囿于一事一物,这先煎了他的事业、胸襟和学识是有广度和厚度的。很难想象,一个画家能有如此宽的画路。首先是题域的宽广,甚至广到难于梳理他到底是画什么的,几乎什么都画。花鸟、山水、人物,以及抽象的构思。“语言”的构成,也是复杂的,包含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的综合性手段都能在他的水墨作品中看到。他的作品总有出其不意的方向和秩序感,能看到结构和裂变的东西,找不到出处的那些意味都来自于个人体的灵魂,思想织体也是散点式的,向四周和多维和方向。画里的有一种朝气,如地平线上的日出,辉光四射。
他的人和画是学院式的,有留法的经历,这使他能以“中西融合”的理路来思考中国绘画的出路,并在作品中注入了“实验性”元素,且多奇异之想。他的当下,除了创作,再就是给教学,学人风致是他画里的骨。他是在表现笔墨,但一大批画所表现出来的笔墨已经不是纯粹传统意义上的笔墨,而是个人的一种综合借鉴诸类艺术的“杂合”体。我试图给他的画归类,但对比的结果是放弃了这种念想。归类只是表象,而他的画“类”不全在表相。
他做画很快,通常只是寥寥数笔,就能表情达意,且笔酣墨畅,元气淋漓。他的爆发力很强势,作画的节奏也快。早真性情之流露也。一气可以几张,绘景本在自我,我手写我心,得意忘形,这才是邱皛雨的真性情,也是他的画之大境养。与邱皛雨先生交,就是与侠义之士游,“剑胆琴心”四字是可以赠予他的。
邱皛雨先生常梳着飘逸潇洒的马尾辫子,穿着极尽休闲,这种行为气质的背后,是他对绘画的执着念和平常心。他把画室就安在城郊的一片园林之中,那里有湖有瀑,宜植竹种菊,岩前可柱仗,林下能横琴,惯过着是真隐士的日子,且隐在闹市,是大隐。而这里,偶尔也会有一些艺术界的名流来造访,我想,那些来者所造访者,应该是邱皛雨先生的这种生活方式吧。在我看来,这种有些复古意味的慢生活极具大朴之质,这种质,使邱皛雨的画里弥漫着一种“大”。这种“大”,即是好古的,又是尚新的。他的画没有纯粹游绎于传统绘画之中的那些符码,而标拔出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的骨骼,且与鲜活的生命和生活相关,这一定是邱皛雨先生绘画之境的意义所在吧。
得知邱皛雨的大作即将刊行,我和乐意撰此短评,并以此表达壮行和祝贺之深情!
马尾巴的大画家邱皛雨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冷梦
我们与作家朱西京先生去西郊一处有一古建式园林。入园后我们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说意想不到是因为这个人气质和风度的独特,很洒脱,很飘逸,很轻灵,甚至可以说,很空灵,很脱俗,咋看上去,只觉得此人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我们凡俗人所没有的,可以称之为“仙风道骨”的韵味,他站在哪里,出现在这样一个园子里,我突然感觉到,只有这个人和这个园子十分相配……
仿佛是:
此园只应有此人。
此人也应属此园。
自然造化,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这个人的气质仿佛融化到了园子里的每一处景致里,人与自然,人与他所处的环境,居然如此和谐?我心里不由得暗暗称奇。主人介绍说,他是清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邱皛雨老师,是从北京来西安“客居”在这个园子里潜心作画的,园子里当然有他很大的画室,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而皛雨先生喜欢静,也几乎是足不出户地在此园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勤奋点染、乐此不彼地加深加厚着他的画作。我发现他的画如同他的人一样飘逸而空灵,颇显清闫、疏淡清逸、意趣生动。但同时,笔力又不乏苍劲和雄浑,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细细品之,只觉得他的画包含着许多种艺术元素,那么这样一个人,这个似乎杂糅了许多艺术素养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原来,皛雨先生经历颇为复杂与不凡。
他生于江苏徐州,祖籍山东淄博,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又负笈西安美术学院研习长安画派,有这样的经历!南人,北人,法国,中国,北京,西安……常言道:观千剑而后识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才会造就一个人复杂而多变的、多层面的艺术素养,也才会给予人一种豁达而大度的艺术气质。这一点对于一个作家如此,对于一个画家又何尝不如此呢?也许在讲台上站得久了,皛雨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和极佳,他语言生动丰富,讲话论深入浅出,讲日常之事也能讲得生动而妙趣横生。
当然,皛雨先生走了他自己的一条路。
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重复另外一个的道路乃至画风——即使是自己的老师。我认为的他飘渺而空灵的画风,可能会是来自他早年法国塞纳河畔的游历和求学,这让我很容易地注意到了他脑后飘逸的那条“马尾巴”。这条“马尾巴”给了他一种特别的气韵,也让他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黑画”和“马尾巴”,也许就是我对这两代画家的一个特有的注解。不知道准确不准确,但我认为它透露出的是很丰富的性格与画风的精神内涵。
欣喜之余谨以此文表达诚挚热枕祝贺。
大美,邱皛雨的中国画
著名书法家/王正良
海潮退了,海面平静,那是一种优美;海潮再起,波涛壮阔,那是一种壮美;圆,仅止于圆;方,仅止于方;而弧三角千变万化,不齐之齐,黄宾虹称之为内美;康有为评南北碑“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志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可称之为大美。邱皛雨的中国画,应该是一种大美。
在我的记忆里,有几件书画最为深刻,一件是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一件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一件是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一件是《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一件是《始平公造像记》。还有两件,它们是马蒂斯的《舞蹈》及蒙德里安的《布基-伍基的胜利》,为何记忆深刻?因为美到了极致,无论优美、壮美、内美、大美。
在邱皛雨的中国画中,记忆深刻的有那么几件作品。一是《空门》,画了四个和尚,三个并立,一个侧立,头部只用黄黑色块作大体交待,比之梁楷的减笔更减笔,然而音容笑貌跃然纸上,简洁的衣纹、鞋靴以及黄、红、灰黑的色调构成,如读“早悟三空之心”。
二是《四君子组画》。画梅,画面下方是老枝发出新枝,老枝苍劲,新枝俏拔,花或含苞或开放,画面上方一枝倒挂,改俏拔为柔和,上下相映成趣,浑然天成。画兰亦同此章法,但垂下的兰叶如同长长的柳枝,是书法的锥画沙兼屋漏痕,而叶梢的一朵半兰花,格外天真逗人。菊与梅不同之处是,梅,上下都是开放式的,菊却上面疏放而俏皮,下面的粗枝捧着重重的金菊,几点浓淡墨的叶子使金菊更为提神。画竹纯用水墨,三根竹,错落有致,虚实分明,曲直相间,杆遒劲而有力,叶婀娜而率真。四幅组画,寥寥几笔,便成气象。黄宾虹认为,“大家落笔,寥寥无几,名家数十百笔,不能得其一笔。”这与蒙德里安的“我不想‘生产’,只想‘提炼’”是一致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体现了邱皛雨的传统笔墨,象征文人士大夫清高恬淡的品质。
三是《紫气东来》,以紫藤和黄山绿背(黄山的一种鸟)为题材。这是一幅典型的花鸟画大作,所谓大作,一是画面篇幅大,二是作品气势开阔。花鸟画不像山水画,一旦大于实物会显得不舒服,而山水画再大也大不过实物,历史上的花鸟画很少有大尺寸的,常在四尺之内,邱皛雨敢在丈二宣纸上纵横挥洒,提笔却举重若轻,首先是他胆量的体现。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人问他作书的诀窍,他连说:“胆!胆!胆!”当然,有胆无识也画不成画,邱皛雨识从何来?从书本来,更多的从自然而来。为了画紫藤,他一年到头都在观察紫藤,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紫藤的生长变化,以此捕捉最美的画面,所以他画出的紫藤是“真紫藤”,而不是空洞的笔墨游戏。画面上的黄山绿背,是他在黄山写生时飞进画室的,他把门窗一关,仔细观察鸟的造型和动态,因此,他画的黄山绿背,天真可人。花鸟画,重笔墨,这幅画在笔墨上采用草书笔法,草书入画,气势开张,连绵不断,正如张仃说:“草出重‘势’,是力的奋发,动势飞扬,犹龙腾虎跃之美。东汉崔瑗首先提出‘蓄怒拂郁,放逸生奇’,要求雄伟之美,其中充满奇正阴阳变化。”
读邱皛雨的画作,最有创新意味的是他的《符码》、《塬》一类的作品。正像前面提到的马蒂斯与蒙德里安的作品。马蒂斯的《舞蹈》以强烈的色彩与简约的人体,完整深刻地表现出律动的体态。晚年,马蒂斯以剪刀代替画笔,他把纸张涂上颜色,然后剪出各种形状,再拼贴出完整的画面。这种彩色剪纸拼贴画,画面只有颜色,不必再用线条去勾画物体的轮廓,代表了马蒂斯一生追求的最简洁、最完美、最高的艺术成就。马蒂斯一生的艺术历程印证了恩师莫罗的预言:“亨利,你是为简化绘画而生的。”
而蒙德里安“这个神秘而可敬的人,是一个精于绘事的哲人,一个长于哲思的画师”(约翰·米尔纳)。蒙德里安早期作品《盖因河畔的树》,应该是对景的写真,类似于中国的山水画,与其他画家并无明显的区别。而其中期作品《进化(三联画)》,被评者称为“另类”,后期作品比毕加索走得更远。毕加索出现自己已经处于“格子”所构成的极端抽象的边缘时退却了,而蒙德里安把毕加索畏惧的当作正是自己所追求的。蒙德里安的这种“格子”,类似于格子窗,是纵向和横向线条的组合,是色块的组合,或者是线和色块的重合、叠压,以下这些作品名称可帮助我们理解:《有灰色线条的菱形》、《淡色方格图案》、《有灰、红、黄、蓝色块的构图》、《有灰和黑色块的构图》、《方形构图》、《纽约市Ⅰ》(只见色线方格,不见任何物象)。
马蒂斯与蒙德里安之所以能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师,是因为前者为绘画的完全简化做出毕生的探索,使绘画简到极致,竟然简到以剪刀代画笔,简到剪纸拼贴画!而蒙德里安的一生,前后之间悖论式的反差,很难令人相信会在他的思维中衔接起来,以“格子”完成了新造型主义。邱皛雨的《符码》、《塬》这类作品,既像马蒂斯的彩色剪刀拼贴画,又像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像,是画家在思维上的共通,不是抄袭,而是创造。邱皛雨创作《符码》,用的是油画笔、宣纸、国画颜料,他企图以硬的油画笔与柔的宣纸相撞击,使抽象的符号得到新的生命。黄宾虹说得好:“画无中西之分,有笔有墨,纯任自然,由形式进于神似,即西法之印象抽象。”
邱皛雨的画是全方位的,不拘画种、形式、用具,全由性情所至,也因此把自己相当一部分作品称为“意象作品”。他画《苏园》,几座房子,只将轮廓用墨线作大体勾勒,却用绿、红、黄、蓝原色涂屋顶,画面色泽鲜亮,但去过苏州的朋友知道屋顶是青瓦。他画的《南山》,用草书勾山脉,线条圆转曲折,像风舞农家晒的衣服,显得不稳定;而《立水》迥然不同,紫蓝色的水,白中见黑的鹤,显得那么的宁静、悠闲。《众芳园》、《朝春》、《崖》,满纸是色点,较之“点彩派”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云烟山雨》又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回归。又如《午后青山半月归》、《春风》、《正群芳》、《娇》、《落树似飞花》之类的作品,达到水、墨、色高度交融,颇有娴雅娇柔的女性色调。而《凌波仙子》用没骨画法,色彩之浓丽,用笔之豪放,接近于“野兽派”。以鸳鸯和水草为题材的《池中棲楼戏图》,鸳鸯画一只,红色,水草作衬,亮丽如同新娘。邱皛雨山水画传统的少,新创的多,如《四季山水通屏》,那些抽象的、象征的、简化的、意念的愈见明晰,但中国画的笔墨不变、气韵不变,中华民族精神不变!
观邱皛雨作画,有几大特点:一是常作大画,画面大开大合,非“气概通疏、性灵豁畅”而不能达。二是“纵横不群,迅疾骇人”,出手很快,体现了心中有画以及过硬的基本功。三是善于用水。用笔难,用墨难,用水更难,他用水大胆、科学,画面永远湿润而不干。清代布颜图“墨分六彩”,黄宾虹“七墨”。“六彩”、“七墨”全在用水,有水才有“浓、淡、破、渍、泼、焦、宿”。
谛视邱皛雨执笔落纸,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文化修养综合而成的瞬间表现,给人以一种大家气象。
邱皛雨,笔名邱汉。皛而汉,光明大气。他豪爽洒脱,博学多才,早年曾拜吴冠中、黄永年为师,后又远赴法国留学深造。由此,他在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见闻、鉴别力诸方面超乎常人,因而能静观内美,玄思大道。花甲之年的邱皛雨,谦和儒雅,不为名利所累,坚持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孜孜不倦地追求,再追求。
大美,邱皛雨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