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名人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正在收听 :

郑根生,1945年生,196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俄本专业,曾任漯河铁中外语教员,许昌市建安区商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档案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主任科员。

  • 姓名:
    郑根生
  • 国籍:
    中国
  • 出生年月:
    1945年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临颍县
  • 职业:
    俄文翻译家
  • 毕业院校: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俄本专业
  • 荣誉称号:
    中国著名俄文翻译家
  • 主要成就:
    香港特区文促会共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17年6月24日于上海浦东)漯河市首屆许慎文学:翻译作品奖唯一获得者。(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郑根生翻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社会职务/身份

曾任漯河铁中外语教员

许昌市建安区商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许昌市建安区档案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主任科员

       《中原诗书画》杂志副主编、外联部部长

名人经历

郑根生,祖籍安阳市,一九四五年生于临颍县,一九六三年毕业于河南省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一九六七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俄夲专业。曾任漯河铁中外语教员,许昌市建安区商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档案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主任科员。退休后翻译俄文原著60多篇。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庆典特邀嘉宾(2012年9月25日于汴京),上海东方收藏,香港特区文促会共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17年6月24日于上海浦东)漯河市首屆许慎文学:翻译作品奖唯一获得者。(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郑根生翻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中原诗书画》杂志副主编、外联部部长


 

名人成果

郑君根生同志之译作读后,克里米亚这个神秘的地方,仿佛就呈现在眼前。

前苏联作家伊·巴布科夫先生,用生花之笔,以科普读物的形式栩栩如生地介绍克里米亚,令人神往。

科普读物、一般都有知识性、历史性和文学性几个特点。作者在作品里,以爱国主义为灵魂,知识和历史作为血肉来选材和组材的。他写了克里米亚的往昔,写了克里米亚的现在,也写了克里米亚的未来。读起来,引人入胜,想起来,回味无穷。……,它能使读者丰富自然、地理方面的山川、河流、海洋、地质及生物、化学、矿产、冶金、农业、考古、战史、旅游、医疗、地震、古代史、近代史、铁路、公路交通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使读者扩大了视野,增加了智慧,受到启迪。……

这是一部上乘之作,正是郑君用心翻译此书之因缘。

郑君,不畏寒暑,度过三个春秋,数易其稿,以通达流畅的汉语独自完成本书的翻译。其精神、恒心和毅力,是难能可贵的;其用心之良苦,也是非常人所不能及的。故,当我拜读郑君之译作,无不感奋不已。我愿郑君之大作不断问世,以飱读者,是为序。

谭建昌

2013年11月16日于深圳

(谭建昌系《台北知府陈星聚》、《贾咏传》之作者)




为“根”而生建奇功

刘富民(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我的大学同学兼同乡郑根生同志多年辛苦译作的《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一书即将出版。电子版的俄文本有150多页,我细细地阅读了一遍。眼前不禁又浮现出了大学时代那一幕幕往事。我比根生同学早一年于1962年考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由于有出色的俄语老师【加琳娜·伊万诺夫娜】、黎鉴堂等教授,加上个人的努力,几年过后,到毕业时我的俄语水平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可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命运可能会按生活的原本节奏所要做出的安排全都被打乱了,原本憧憬将来当个翻译的梦想彻底破灭。毕业后,先是在工厂干了几年,然后这几十年都是在市、省行政部门做行政工作,与俄语根本不沾边,所学的俄语算是彻底离我而去。然而,今看到根生的大作问世,在我偶感吃惊之余,就是深深的敬佩。没想到从事中学外语教学的兄弟同窗退休之年能有如此之惊人之举!

 翻译工作,远不只是简单地把与外语单词相对应的中文意思连起来就行了,它其实是作者在运用除了外语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较为厚实的汉语写作功底,熟悉翻译知识、技巧,同时还要对所掌握的所翻译语言国家的语言习惯、思想感情、文化积淀、地理、历史知识等先行自我消化,达到融会贯通,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二度创作”,或叫再创作,最后出来的作品才是译作。从译文的情况来看,根生基本上具备了这些要求。不妨来看一段译文:

在各种各样的地形方面,在美丽的自然特征方面,在自己丰富的历史往事方面,克里米亚半岛在人民中间理应享有莫大的声望。

在夏季自己休息期间,千百万到过克里米亚的人在个人的印象中都知道这个阳光明媚的地方;从小说中或者从大批的书籍中熟悉和知道克里米亚的人有千千万万。在各种报纸的篇幅和有图解的画报上,在朴素的明信片上,以及首都博物馆富丽堂皇的大厅里都可以见到许多专门介绍克里米亚自然风光的优秀影片,图画及照片。风景的美丽与诱人令人赏心悦目,它们装饰和点缀着住在克里来亚几百和几千公里外的劳动人民的住宅。

从这段译文看,文笔优美流畅,自然圆润,表面看虽然是用汉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但内容和手法却使人明显感到有着外国语言风格的印记,俨然如一个老翻译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可以想见根生经历了多少坎坷和艰辛。而他不惧这些,矢志不移,说明了他人生中有着目标,有着追求。这追求,就是不能忘了老根,忘了所学。尽管世事变迁,条件艰苦,根生仍坚守阵地,不离不弃,为了“克里米亚”,几易寒暑,数度春秋,查资料,拜老师,孜孜以求,终建奇功,其精神实在令人感佩!这使我想起童安格的一首歌《把根留住》中的歌词:“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终究汇聚成河…一生只为这一天…留住我们的根”。根生做到了,他留住了自己的“根”,也留住了“我们的根”。

译作《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即将出版,其意义决不只 在书的本身,它远超书外。它向我们证实了生命的价值--为者常成。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奋进,就一定能成功!根生不愧为“根生”,是为“根”而生的,多少岁月的坚守,终究汇聚成河,成就了今天的业绩,应该向根生学习,向根生致敬! 

现如今,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我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国家,交往非常密切,这为俄语翻译事业提供了大好机遇。我衷心希望根生沿着这条阳光明媚的大道走下去,期望根生有更多更好的译作 问世。 

Bceй душой Желао ген-шэну больших успехов

 нa деne перевола русского азbIка! 

我衷心祝愿根生在俄文翻译事业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2013 12 9于郑州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原副主任)




是谁在唱歌

戴松成

今年9月,我驱车5800公里,考察宁夏、内蒙、山西三省“几”字型黄河。19日(农历八月十五)下午5时,赶到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边。这里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黄河自此华丽转身。由北向南行走,再次劈山破石,创造了壶口瀑布、龙门等壮丽景观。在托克托,我真正看到了母杀河最温柔、最原始的一面:宽大的河面上飘浮着树叶和干草缓缓移动,岸边是齐腰深的茅草从和沙滩,一只小木船停泊在岸边,随河水晃动,固定木船的是个小木桩和一根绳索,一脚就可以踏上去。我站在船上,望着夕阳下金色黄河和两岸的树木花草和庄稼地,心绪一下子拉回到50年前家乡伊川那条小河。当初也和眼前的黄河一样,那么美丽动人,现在快成了一条臭水沟。惆怅之时,身后黄河农牧场的大喇叭里突然响起了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我心中一惊:这么偏远荒凉的地方,是谁还曾记得这首歌曲?难道这里还住着四十和五十年代出生的文化人么?

正在这里,手机响了,是大学同窗同学郑根生从漯河打来的。他兴奋地告诉我,经过多年日夜辛苦劳作,翻译了前苏联的一本科普读物,名字叫《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想请我写个序言。我原本是要拒绝的,因为以我的身份和水平,不敢作序。回到郑州看了作品和有关资料后,心被深深地感动了。河南大学1967年毕业的同学,年纪现在都在70岁左右,不管原来干什么工作,现在都退休近10年了。偶尔聚会一次,大多是交流自己治病和带孙子、外孙的经验,再不然是说牢骚话和怀念大学生活。没有几个人还在为文化忙碌着。更没有人去做枯燥无味翻译俄文的苦差事。以我10年来专职文化产业的实践,干文化很伟大但又很不伟大。如果没有文化良心、文化自觉、文化责任、文化道德和文化精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说坚持还应该再加上四个字“文化坚守”。说坚守也不准确,严格讲是“文化困守"。郑根生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文化困守的过程。如果没有文化良心和文化责任,他不可能有此成果,也不可能有第二本俄文原版书(《一个冒险城镇的中篇童话小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建市一百周年专集,共36篇)的翻译。仅此一条,就令有些人汗颜和所有人感佩。仅此一条,我就该为这本书作序,不管序言写得好还是不好。

“苏联”这个国家名字已经走进了博物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特别是苏联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绝对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山楂树》等前苏联歌曲长大的。如今偶尔走进卡拉OK歌舞厅,还要唱这些歌。这不仅是文化记忆和传承,更是文化的力量。苏联不存在了,但俄罗斯仍然大国崛起,成为世界上目前唯一敢与美国对抗的领头羊国家。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化艺术也在长足发展,只是我们文化队伍中像郑根生这样的翻译人才太少了,好多人看不到,所以要提倡重视俄文。现在,“凤凰传奇"的歌曲响遍神州大地,其中《最炫民族风》和《自由飞翔》这两首歌变成了广场舞曲,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真伟大呀!这就是文化的威力!写到这里,我耳边响起了“是谁在唱歌,温暖我寂寞"这句歌词,为什么不把它当作标题呢!

(作者系中国产业报协会创会会长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一个冒险城镇的中篇童话小说》序

                  张培贞

       看了翻译家郑根生先生翻译的《一个冒险城镇的中篇童话小说》,甚感震撼,翻译家郑根生先生有洞察眼光啊!

1917年10月人类历史上用枪杆子打出来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发展到能和世界上头号强敌美帝国主义争霸的“北极熊”抗衡,却在轰轰烈烈地搞了七十四年社会主义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内有重重矛盾特别是新生资产阶级政客的作祟,外有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横加破坏捣乱和腐蚀,便于1991年一旦“休克”并携着东欧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成了永远。悲剧!沉痛的悲剧!社会主义沉痛的悲剧啊!但是在它之后,同样遭此厄运的社会主义中国却在毛泽东主席的艰苦探索和继之以后的邓小平一习近平经过改革开放地不断总结和完善,却震惊世界地迅速走出和正在走出跃居于世界第二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可以断定,翻译家郑根生先生就是带着这种沉痛而又反思的心情翻译出这部童话著作的。

从新西伯利亚建市100周年基金理事会主席弗拉基米尔·沙莫夫在《序》中述及1988年苏联新西伯利亚庆祝建市的一百周年时说,当“它的居民数达到百万时,它的成长总共用了六十七年,小镇把新西伯利亚的向往和工业化的步调写在了自己的衣服上”。这就是说,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时,新西伯利亚的建市才只有二十九年,而七十六后的1979年人口就达到了一百万。可见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虽遭遇了重重困难,但其发展速度和繁荣程度仍是建设者们引为自豪的。遗憾的是,六十七年后的第十二个年头或者说仅在百年纪念后的第三个年头,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就窒息在自己的摇篮里了!

       童话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尤里·马加里夫以童话笔触描绘出一个小村镇如何发展为为规模宏大和美丽繁荣的城市的故事。魔术师库兹马叔叔在河岸街结识了女主角玛丽万娜并兴趣盎然地为她变小鸡,由于突然出现的驼背老头做手脚。竟变出了一个小男孩而遭致魔术失败。当魔术师回到家时,驼背老头却在他门口等着他。他莫名其妙地告诉他,他书柜里放着一本他祖父写的书,当魔术师得知这是他爷爷写的一本魔术书时,童话故事也就由此开始,其实驼背老头(“驼背”即劳动者的形象)叶夫斯季格涅伊就是借魔术家库兹马叔叔的演绎、见证至今一百年他们所居住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奇迹的。这个城市由一个小村镇一一代表它的是劳动者的化身尼科什卡由放牛娃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镇建设成具有高楼大厦、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大桥、地铁、飞机场,市内交通、学校,幼儿园,西伯利亚大剧院,动物园,还有博物馆科学院等等迅速崛起的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大都市。让人烦恼的是,件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污染(是否还影射着那种种的并非无法克服的社会矛盾?,也要应为大隐患。童话中那个反面人物--城市污染化身的迪莫库尔也处处与劳动者城市化身的尼科什卡做着势不两立甚至你死我活的角斗,魔术师给玛丽万娜变小鸡变出小孩,也就是驼背老人叶夫斯季格涅伊让百年前的尼科什卡幻化出来,去演绎这一百年的发展并战胜迪莫库尔的。因此,在建市一百周年时,也就以战胜污染,让魔术师库独马叔叔成功地变出断生(注意“新生”)小鸡,使庆祝大会在一派喜庆中圆满结束的。

      童话的出版时间为苏联劳动者早已预料的社会主义祖国无可挽回地解体的1991年,而书的出版就是作者尤里·马加里夫为逝去的社会主义祖国写的悼词啊!那些劳动群众及其劳动者的代表尼科什卡、库兹马叔叔、号称尼科什卡的“妈妈”玛丽万娜等等和演绎者__一百年前把作为美好和建设美好生活象征的牧笛喇叭交牧童尼科什卡吹奏新生活的叶夫斯季格涅伊及其现在笛子的保存者--他的那个西伯利亚大剧院双簧管吹奏者的曾孙等等,就是把庆祝新西伯利亚建市一百周年作为追悼会和葬礼的啊!

       我想,童话故事被命名为“冒险城镇”应加上着重号才恰如其分的。“冒险”二字是今天的中国人使用率极高的“探索”。不是吗?一个小村镇在一百年里建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却又在一个早上死无葬身之地,这不就是它冒险的结果吗?不过,这样理解“冒险”,是否太悲观了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的社会上义同样遭遇了苏联那样他的厄运,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七十年的探索,却另辟蹊径,短短四十年的艰苦奋斗就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任何悲观论者都无法解释的!嚄,苏联作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毕竟不复存在了嘛。让我们一起来悼念它,从中吸取沉痛教训,像中国人民一样,发扬点“冒”的精神,勇敢地继续探索下去。而不是像苏联那样半途而废吧。我想,这就是翻译家郑根生先生翻译这部“冒险”童话小说的初衷吧!郑根生先生眼光的“闪光点”,或者说“精髓”也就在此了!

         2020年2月25日

         (作序者张培贞,79岁,共产党员,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中原诗书画》杂志副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颖水清清》待出版。)



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庆典特邀嘉宾(2012年9月25日)河南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2年9月25日)

河南名校临颍一高建校六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8年12月7日)颍川俄文翻译郑根生

               赠友人

              (藏头诗)

为学友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院长崔根峰少将而作

 崔彦程途沐红阳,

 根深叶茂育栋梁,

 峰之笔下闪亮剑,

 贤亮九华天地长。

 癸巳夏作于漯河寒舍

公元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夜

注:九华、华夏道教名山、安徽九华山。



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庆典特邀嘉宾(2012年9月25日)

河南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2年9月25日)

河南名校临颍一高建校六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8年2月7日)

颍川俄文翻泽郑根生

             将军南街行

欣闻学友,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院长,崔根峰少将南街行有感而作:

      将军南街行,探望老学朋。

     云恒山水画,六月上太空。

     玉皇翘首盼,王母立脚等。

     仙女翩翩舞,八仙也在迎。

     如来大佛笑,观音喜眉梢。

     天宫结彩灯,为把神画迎。

     颍川之骄傲,黄淮也光荣。

    豫州真开心,炎黄亦高兴。

    将军到南街,不枉有此行。

    分别多年后,叙叙同学情。               

      2013.5.5夜于漯河寒舍

注:根峰将军原准备五月初回南街村与闫云恒、郑根生同学相聚、后因全国性书法笔会甚多,故推迟至七月三日



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庆典特邀嘉(2012年9月25日)

(河南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2年9月25日)

河南名校临颍一高建校六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8年12月7日)

颍川俄文翻译郑根生

              赠友人

             (藏头诗)

     为贤兄,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艾丁堡大学博士,总参通信部技术少将,李德毅将军而作。

         李白乃诗仙,

         德高千古传,

         毅力研自控,

         贤亮北斗星。

癸巳夏作於漯河寒舍

公元二〇一三年五月九日夜

       注:李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意在使中原大地的中少年朋友向李德毅将军院士学习,长大后争做李德毅式的科学家,报效祖国。忠于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庆典特邀嘉宾(2012年9月25日) 

河南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2年9月25日)

河南名校临颖一高建校六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08年12月7日)

颍川俄文翻译郑根生

             南街行

   欣闻学友云恒贤兄山水画作品入选“神州十号有感

             神人闫云恒

闫师出高徒,云雾锁群峰,

恒山乃北岳,贤亮日月星。

作品上神十,太空任我行,

玉皇闻讯后,心中甚高兴,

即刻问八仙,什人有此能?

八仙笑回答,神人闫云恒。

南街之骄傲,沙澧也光荣,

颍川古郡笑,谯楼也高兴。

作为老学朋,有感梦中成。

       癸已春为学友,书画大师闫云恒而作。

      公元二0一三年四月三日夜於漯河寒舍。

注:1.闫师,(闫理之恩师)

    2.此诗引自启功之高徒、“乡友知音”,颍川诗人、书法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杨清振院长赠我五绝”登泰山”(一九九三年秋)首句原诗:

云雾锁群峰,独有玉皇顶。

迷离千万家,不闻喧闹声。


名人评价

拥抱太阳的人

--读学者、俄文翻译郑根生先生其书其人

宋清文

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郑君根生仁兄。这真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喜事、幸事。之所以谓之喜事,是又结识了一位热心文化事业的朋友;之所以谓之幸事,缘于我在根生兄身上读到了很多在平常难觅之长处,难学之精处,难求之益处,难读之灵处。

乍一看,郑君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叟。衣着普通,打扮平常,一不留心还真把他当成了远乡的一个侍弄庄稼的村翁。但当我拜读了他的俄汉译作《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之后再看他时,变了、一切全变了!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身躯是那么伟岸,声音是那么动听,举止是那么儒雅。他的眉宇间透射着自信和刚毅,眼睛里闪耀着灵动和智慧,话语里跳跃着哲理和友情,浑身散发着诱人的亲和力和撼人的征服力,喷薄着明媚的阳光和如春的温暖,真可谓,以天地为家,休嫌室小;与圣贤共话,便见朋来呀!

人到七十,正是含饴弄孙,一唤百应,品茗沐瑞,颐养天年之岁。七十古稀,在这个年岁,常人多以搓麻闲叙,玩物聊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来打发时日。而根生兄却在退休之后,以“千淘万洒须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的顽强毅力和“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的超脱心态,从2000年大年初一开始,便以“十步内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求学态度和谦虚品格,十数寒暑,卧薪尝胆,呕心沥血、访师问友、查阅资料、咀嚼寂寞、独与神会、孤灯不眠、笔耕不辍、几易其稿,终于将前苏联作家伊·巴布科夫的科普作品《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译成汉语。作为一名曾经担任过教师和党政领导的退休老人,能以望穿秋水、卧破春宵的人格定力,将曾经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现在却被人们渐渐淡忘的俄文科普读物译成汉语作品,着实令人仰慕、敬佩。

 郑君译作《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语言通顺流畅,文字结构严密,用词准确,通俗易懂。读来,或如玉珠落盘清脆悦耳,或如鸟啼虫鸣委婉动听,或如流水绿野赏心悦目,或如风吹花开轻歌曼舞。该译作涵盖了前苏联(俄罗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段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工业、农业、医疗、历史、考古、旅游、海洋等方面的知识,是不可多得的精美的精神食粮,无论对我国中学生、国人、海外华人乃之世界各国人民都是伟大的贡献。读者从该译作中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科学、文化、历史、地理等诸多知识,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令人惬意的精神愉悦,足见译者对翻译语言国家的语言习惯、人文思想、文化积淀、地理、历史知识具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及其扎实深厚的汉语基本功。

 余认为,根生兄之所以能在古稀之年做出惊人之举,是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促其使然。责任是一种精神,责任是一种担当,责任是一种气度,责任是一种奉献,责任是一种美德。当一个人拥有责任心时,那份愁也婉约,怨也凄美,情也笃实,气也轩昂,寂也充实,痛也从容,根生兄如此是也!

 一位哲人说过,当你喜欢你的过去,看重你的现在,乐观你的未来时,你就站到了生活的最高处;当你明了成功不会造就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时,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当你修炼到足以克服一时不快,专注于自身责任而不是利益时,关心他人的一切不快,专注于安慰和拯救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当你以宽恕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时,你就站在了灵魂的最高处!根生兄如此是也!

“不安于小成、然后可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这不正是根生兄人生奋斗足迹之真实写照吗?!人问岁月情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修竹生就凌云志,梅花愈老愈精神。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君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根生兄正抖擞精神、昂首挺胸、阔步疾行,张开双臂拥抱明天金灿灿的太阳!

2014年4月23日于抱愚楼南窗下

(作者系河南首批书画名家赴台交流团主要成员、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槛联学会会员、国家一级蓝球裁判、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漯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漯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漯河诗人》杂志副主编。)




我与颍川才子郑根生几十年的交往

         朱庆华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诗句)我的大学同学在毕业分配后,绝大多数都是汴京一别,终生难遇。而我和老校友郑根生,却是机缘巧合,一再相逢,造就了人生旅途的一段佳话。

那是在三年饥荒后开始复苏的1963年秋,我从古城汤阴郑根生从颍川古郡,不约而同考入设在古都开封(原河南省会)的河南大学。当时,共和国的教育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同龄人能受到高等教育的机率仅为1%,能到莘莘学子仰慕的河大深造就更加难得。这里是明清时代河南省贡院的所在地,宽阔的校园宏伟大气,古色古香的大礼堂、博雅楼(7号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文楼(六号楼、图书馆楼)、东十斋等名闻遐迩,刚刚举行过50年校庆的河大一派生机。我们这些时代的幸运儿个个都感到精神振奋。

然而在那个极左年代里,大学生活绝不是一张平静的课桌。我们当过兵扛过枪,到农村搞过社教,参加过许多社会活动和体力劳动,根生经受住了这些异常经历的考验。同时,在“知识越多越反动”思想泛滥中,在大批“白专道路”的年代里,郑根生明确自己的专业,仍一有时间就研习俄文,为未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文化革命,毕业分配推迟了一年。1968 年秋,中央下达中发(68)92号、93号文件规定大学生毕业后,先当工人、农民,再当干部。我校毕业分配去向有农场和矿山。不知是那根神经相通,我和郑根生都选择了安阳矿务局。当时有河大、郑大、新乡师院三校54名毕业生齐聚机关,与根生意外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孰料他被分配到山清水秀的王家岭煤矿,我和新婚妻子分配到离河北省边界仅一里多地的积善煤矿,南北相距有50华里。王家岭附近有著名的景点小南海、北齐石窗等。地面是秀丽的风光,地下(采煤巷道)不但是体力劳动超强、煤尘、毒气时刻弥漫的黑暗世界,而且是危机四伏的冒险之地。瓦斯爆炸、巷道坍塌、透水事故夺去了不少工人的性命,我们同去锻炼的校友也有几位受轻伤、重伤的。在此险恶环境中,郑根生不退缩,不叫苦,坚持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年年被评为五好职工、五好民兵。

1972年初我调到矿务局机关工作。郑回到家乡,先在漯河铁中当教师,又调到许昌县先后担任县农经委办公室主任、商业局副局长,直到档案局正局级退休。

世界是很大的,也是很小的。1987年,漯河升格为省辖市后启动人才引进机制,我和妻子经此渠道调来漯河工作,不期又遇到老同学。然而各忙生计,自然聚少离多。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语见《庄子》)从入校到现在不觉50多年过去了。去年初冬的一天,我因主编《漯河诗人》杂志,正在“多彩印务”微机前凝思排版,门帘掀处,一人带着雪天的寒气提着满袋资料进来。这正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惊喜之间,我仍背对来人,埋头工作,看老同学能否认得我。

      郑根生和印务经理--我们的副主编李叶青洽谈印刷事宜之余,不经意间便发现了我。我真佩服老同学的眼力和记忆力呀!两人握手言欢。我打量老同学,依然精神矍铄,风度翩翩。我们都已年近七旬了!岁月在他脸上没有留下多少印痕。当谈到在矿难中工伤死亡的工友、因病永离我们而去的校友,我们都侥幸地一次次躲过了死神的魔爪。唏嘘之间,只有杜甫的诗能表达此刻的心情:“少年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使我更感佩服的是,老同学退休之后,退而不休,依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已成为翻译大家。富有戏剧性的是,在母校河大建校50周年庆典后入校的他,在2012年河大百年盛典时作为特邀嘉宾荣归母校,成为我们校友的光荣和骄傲。

这次翻译前苏联著名的科普读物《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正逢天时,又得人和,是他人生事业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巅峰。

近几个月交往较为频繁,使我对郑根生老校友高尚的人品、渊博的知识、丰硕的成果,有了进一步了解,遂不揣谫陋特赠藏头诗一首,以表敬佩之意: 

郑氏才子出颍川,

根植沙澧耀中原。

生花妙笔译名著,

君乃校友一奇男。

河水似文东流畅,

大地铺纸赋新篇。

精气神韵俱上品,

英才宏著千古传。

公元2014年4月16日

(作者系河南漯河市作家协会理事、《漯河诗人》杂志主编朱庆华先生)




同窗暮年相共勉老骥伏枥犹奋蹄

                 杨星辰

       岁在己亥年,农历二三月,中州春意浓。此时的豫东、豫南、豫中大地,桃红柳绿,芳草如碧,麦田青青,一望无际,间或有片片嫩黄的油菜花点缀其中,更是锦绣斑斓。就在这般风光宜人的美好季节,我和老伴儿一同重返故乡,在游历了信阳鸡公山、周口(淮阳)太昊陵之后,来到漯河市。

        到漯河,重点不是“游”,而是看一看我高中时的老同学郑根生。六三届临颍高中,文班六十七人,只有我们俩个考入了高等学府。自1963年高中毕业后,我们只见过两次面:首次是在“文革”的“大串连”中,我去河大,与根生同游了开封柳园口黄河大堤;第二次是上世纪末,根生去东北,我们在哈尔滨见面。此后二三十年间一直没有机会相见,但我们以书信等方式仍旧联系不断。这次返乡来漯,终于实现了我们再次聚首的强烈心愿。

        在漯河的初次见面,根生带着自己老伴儿,还有一位6岁的小孙女小如意。次日,由他儿子开车,我们去市属舞阳县,到有关部门搜集到一些文史资料,又参观了城隍庙等几处文物古迹。在这两天多的相处中,我们既忆往事、叙友谊,难免生出许多感慨;又谈当下、嘱保重,道不尽的相互关切和共勉,展现了同窗好友的深情厚谊。

        虽然我们已银发早生,老态毕显,早就风华不见,但我们会面的主基调和精神状态却仍有“恰同学少年”时报国为民的余风。退休“伏枥”后我们没有专心创收谋利,干方百计经营自己的“安乐窝”,也没有群居终日,发泄牢骚,显摆自己的“高明”和“不凡”,而是在文字诗书中陶冶情操,以伏案笔耕发挥余热。我们依然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根生,我尤要点赞他的是:他大学专攻俄语,却没有机会用到,但退休后却捡起了昔日的所学、所长、所爱,着手从事起了俄语研究和翻译工作,并且收获颇丰。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毅力!这些年他最有代表性的译作是《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该译作学风严谨,译意端正,忠诚原著,译文流畅,向人们介绍了黑海之滨克里米亚半岛的人文知识和秀丽风光,不失为一本科普和地理读物。接着,他不顾年事已高,又着手翻译完了尤里·马加里夫的《一个冒险城镇的中篇童话小说》。原作采用通俗生动的方式,通过讲述有趣的童话故事,介绍俄罗斯中部西伯利亚平原南端--新西伯利亚市的成长发展历程。相信这部译作一定会在前译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译得更加精彩引人。盼望和祝愿这部翻译作品早日顺利出版!

        根生晚年重拾专长,成就年轻时的翻译梦想,不只是要去实现过去的一种心愿和追求,更重要的是他在顺应时代风潮中体现了一种颇有意义的价值。大家知道,苏东剧变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动荡和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正面临着世界前所未有的百年大变局。在这场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由于中俄两国元首的引领,双方全面战略协作关系顺利发展,不断提升。国之交在民,民之交在心,促进中俄人民相互了解、交往、和睦相处的重要途径就是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此时根生的翻译工作无疑符合中俄文化交流的大势,符合中国人民了解我们俄罗斯邻居不同文化的需要。在中俄两国政治、经贸、文化、教育、旅游各领域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因此可以说根生的译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它为根生的暮年生涯添加了浓笔重彩。

学友情谊深,相聚沙澧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愿我们的同窗友谊永存心中!祝学友根生余热再发、更有作为!

      杨星辰(黑龙江省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公元2019年5月16日

         于哈尔滨市清滨胡同寓所


名人感悟

我的恩师(加琳娜·伊万诺夫娜)俄语教授,女,1891年3月15日生于俄罗斯卡麦涅茨坡里斯克州高卡拉别夫纳村,曾在苏联红军政治部工作,1933年来到中国,1956年8月到河南大学外语系执教,曾任外语系副教授,为外语系俄语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82年3月11日去世。

另外是道(逊夫人),女,1895年生,美国人,世界和平理事会委员,与美国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好朋友。在斯特朗的引见下,1962年(道逊夫人)从莫斯科秘密来到中国,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并第一次与分别了17年的女儿、女婿一家团聚,在女儿吴雪莉教授的影响下,两年后,1964年(道逊夫人)来到河南大学外语系,成为一名普通的外籍教师。1975年10月病逝。

(以上图文引自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院志)

公元2014年4月26日



我与恩师华籍苏联红军老太婆

--加琳娜·伊万诺芙娜教授的师生情缘(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庆祝中俄建交六十六周年特此撰文)

                 郑根生

       1963年我考上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我的恩师华籍苏联红军老太婆--加琳娜·伊万诺芙娜教授,12月14日,星期六下午四点多钟,在我向她求教了问题之后,她在我的日记本上用俄语写了一首俄罗斯的爱情诗歌赠给我,以此提高我学习俄语的兴趣,增强我学好俄语的信心。现在,回想起来,恩师用心良苦,教书育人方法很巧妙。这首诗歌对我影响很大,从中领悟到俄罗斯语言的美妙,动听,时刻没忘,这是恩师对我的厚爱与器重。

从此更加努力学习俄语,终于修成正果。现在,我把它译成中文与俄语爱好者及诗歌爱好者共欣赏。同时也算是为我的恩师华籍苏联红军老太婆一一加琳娜·伊万诺芙娜教授今年诞辰一百二十四周年的缅怀与纪念!

        加琳娜老师。弟子没有辜负当年您对我的器重与培养,今天我用我丰硕的学术成果来告慰您的英灵!我退休十年翻译了两本您的祖国一俄罗斯的原著。第一本是苏联名著《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4月),全国发行。这也是为今年中俄建交六十六周年准备的最好的礼品!它是您在华执教俄语几十年辉煌业绩的见证,也是您的骄傲与光荣!加琳娜老师,您将永远活在您所教过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心中!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您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早年(1933年)不远万里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来到中国,为中国河南大学的俄语教学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的华籍苏联红军老太婆!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的抗日名将并开辟了驼峰航线的飞虎队长一陈纳德将军一样将彪炳华夏史册,千古流芳!“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愿中俄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中俄友谊万古长青!我终生难忘的,胜似祖母一样的恩师加琳娜·伊万诺芙娜教授永垂不朽!(我的译文附后)

              2015年7月14日于许慎故里

(作者系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庆典特邀嘉宾,苏联名著《沿着阳光明媚的克里米亚》颍川俄文翻译家、《漯河诗人》杂志副主编)



要学会珍惜爱情

   原作者:加琳娜·伊万诺芙娜(俄罗斯)

      郑根生 译

要学会珍惜爱情,

多年爱情更珍重。

爱情不是在月光下闲逛,

更不是叹息在长条凳。

无论道路多么泥泞,

也无论地上有雪和冰,

须知要永远生活在一起,

白头到老,相伴终生。

爱情总是同悠扬的歌声相吻合,

而这美妙的歌声不要轻易错过。



赠学兄:河南大学学生处原处长

             李如凯先生

         戎马高教几十冬

    藏头诗    郑根生 

李氏才子出永城,戎马高教几十冬。

如果下辈又同窗,我们代代作友朋。

凯旋归来话友情,留取丹心照汗青。

贤亮东岳天地长,福禄寿禧子孙昌。

根生如意将欲行,处长亲自来相送。

桃花潭水深千尺,怎及学兄送我情。

       天津有仙姑,诗圣叶嘉莹。

       华夏之楷模,环球皆赞颂。

        人生贵相知,天涯若比邻。

       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共。

(作者系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庆典特邀嘉宾(2012.9.25.开封)、上海东方收藏、香港特区文促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庆典特邀嘉宾(2017.6.24于上海浦东星罗湾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颍川俄文翻译家、《漯河诗人》杂志副主编。)

           公元二〇一八年五月六日于许慎故里。


 

名人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获奖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更多

名人辞典

名人辞典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