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名人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正在收听 :

王冰专,字业雕,号三勤堂,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现定居山西太原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产经新闻书画院特聘研究员,山西省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研究员,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艺海丹青书画院名誉副院长,业雕书法艺术工作室主任,长风书院院长。

  • 姓名:
    王冰专
  • 国籍:
    中国
  • 出生年月:
    暂无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湖北天门人
  • 职业:
    书法家
  • 毕业院校:
    暂无
  • 荣誉称号:
    “优秀人民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华金奖艺术家”、“二十一世纪著名书画家”、“二十一世纪中国书画百杰”、“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书画名家”、“改革开放40周年突出贡献的艺术名家 ”、“博爱书法家”和“山西书法年度贡献奖”等称号。
  • 主要成就:
    作品多次被选送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参加展出,被国内外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社会职务/身份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委员

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中国产经新闻书画院特聘研究员

山西省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研究员

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艺海丹青书画院名誉副院长

业雕书法艺术工作室主任

长风书院院长


名人经历

王冰专,字业雕,号三勤堂,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现定居山西太原市。

他自幼钟爱书法艺术,醉心书道40多年。他继承传统,崇尚文化,能写多种书体,富有创造和时代精神。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幷获奖。获得“优秀人民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华金奖艺术家”、“二十一世纪著名书画家”、“二十一世纪中国书画百杰”、“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书画名家”、“改革开放40周年突出贡献的艺术名家 ”、“博爱书法家”和“山西书法年度贡献奖”等称号。《人民画报》《大众收藏》《现代消费导报》《艺术消费报》《书法家》杂志、《书法报》《山西日报》《山西科技报》《太原日报》、中国网、中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企业报道联盟网、中国书画网等有艺术专题报道。传略和作品收入《中国书法年鉴》《中国传世书画鉴赏》《中国跨世纪书画家作品集》《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60多部典籍。作品选入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以国家名片形式发行王冰专书法邮票名信片,碑刻鹳雀楼、泸州法王寺、兴平碑林等名胜处。书法毛瓷作品被国家用作国宾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并远销海外。曾担任《“洗笔泉”中国书画精品墨存》一书副主编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选萃》编委。作品多次被选送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参加展出,被国内外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他注重书法理论研究,用良好的书法理论,指导自已的书法实践活动。主要发表论文:《书法家的素质》《书法学习的三大境界》《书法学习要“三勤”》《浅谈礼器碑及其临习》《试论草书之创作》《浅谈书法艺术各种书体间的相互关系》《浅谈米芾书艺对后世的影响》《书信手札的章法点滴谈》《书画与养生》等。

他书诗联并修,用诗联记录他人生足迹和对事态的感慨。自作诗词近千首,楹联两千多联。曾发表于《诗刊》《解放军报》《战友报》《中国诗》《中国诗词联盟》《古风论坛》《少陵诗刊》《晓东诗刊》《诗林撷粹》《竹韵清音》《竹韵海外》《竹韵山西》《晋韵诗词》《平陆诗联》《寿川诗苑》《四川诗词》《四川现代诗》《香港东方》《石家河诗刊》《兰亭诗画》中国网、中国书法网等刊物和媒体上。并获第五届“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一等奖,第二届“诗渊堂杯”中华诗词大赛中获一等奖。楹联作品入编《中国对联作品集》,诗词作品曾出刊有绝句专辑、五律专辑、七律专辑、词专辑等。由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王冰专诗词集》。他经常书法自作诗联,还有许多书法家书写他的诗联。

附王冰专书法获奖入展情况:

获奖: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最高)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纪念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第二届“博爱之都”全国书画名家南京邀请展金奖;

首届“幽兰赋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金奖;

第二届“龙腾杯”中国书画作品赴日展银奖;

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书法大展银奖;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

“魅力宜昌”全国书法美术家作品展铜奖(中国国家画院主办);

第五届东坡书画艺术节及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山西省社会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书法获一等奖;

第三届全国榜书艺术展优秀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首届“希望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中新杯”国际书法大奖赛优秀奖;

第七届中国西部房.车博览会美术、书法大赛优秀奖;

“情系三晋”海内外山西儿女书画作品展优秀奖;

山西省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临摹展优秀奖。

……

入展:

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赛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大赛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古韵台儿庄杯”首届海内外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展入展(作品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展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中国书法教学成果展入展(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中国书法教学成果展入展(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入展(中国书法报社主办)。

首届“龙腾杯”中国书画作品赴日展入展;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赛入展;

第二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入展;

第二届“德运杯”国际书法大赛入选;

第七届中韩书画家作品交流展入展;

第四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入展;

第八届中韩书画家作品交流展入展;

“瑞中杯”全国书画大赛入展;

“天庆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贞元杯”文字之都魅力安阳全国书法大奖赛入展;

太原、郑州两市书法交流展入展;

第二届、第三届“海峡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入展;

首届“颛顼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入展;

“丝路文化、最美酒泉”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长城杯”全国书画大赛入展;




 

名人成果

王冰专荣誉历程:

1997 年 5月,首届希望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获优秀奖。

1997 年 7 月,荣获第二届洗笔泉中国书画邀请赛精品获得精品奖,获奖作品被收入《洗笔泉书画精品墨存》一书,并被湘江文化艺术家协会收藏。

19981O中国跨世纪书画家作品大展赴日展入展

199812,书法作品入编欧阳询书法艺术学会《书堂山新作集粹》一书。

1999 年 6 月,硬笔书法作品荣获《“通州杯”全国机关工作人员硬笔书法大展》优秀奖。

1999 年 10月,获魏都云冈中国书画大展赛纪念奖。

200O年11月,书法作品入编人民画报《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世纪珍藏版典籍。

200012首届“龙腾杯”中国书画作品赴日展银奖,作品被东方中日书画家协会收藏。

200410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赛入展,并入编大型历史画册

200510月全国首届鄱阳湖杯书法大赛入展。

2OO71月书法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年鉴》(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7 年 1 月,书法作品入编《当代书画名家珍品博览》书画集,并被永久收藏。

2007 年 2 月,书画作品在第二届“唐诗宋词元曲”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并授予“二十一世纪著名书画家”光荣称号。

2007年6月,在纪念欧阳询诞辰145o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选萃》作品集。并授予“二十一世纪中国书画百杰”光荣称号。

2007 年 6 月,艺术作品和简历被载入中国书画研究院组织编撰的《中华传世书画鉴赏》大型系列艺术画集,作品被评为“传世金奖”,并授予“中华金奖艺术名家”荣誉称号。

 2007 年 11 月,作品入展“古韵台儿庄杯”首届海内外名人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并编入《精品集》,此展在台儿庄大展纪念馆首展后,将巡展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OO8年1月,一品仙杯企业家书法大奖赛优秀奖。

2OO8年3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榜书大展中获优秀奖。

2OO8年4月,“德运杯"第三届洪洞大槐树国际书画艺术展、第三届中国山西国际书画艺术展中入选。

2OO8年4月,第二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入展。(河南省文化厅)。

2OO8年7月,“迎奥运竹叶青杯”书画大赛中入展。(山西省产业企业文联)。

 2008 年 8 月,书法作品荣获“第七届中韩书画家优秀作品交流展”优秀作品。

 2008 年 10 月,“和谐中华”首届全国书画作品展入选。

 2008 年 12 月,作品参加“博爱之都”——当代书画南京邀请展被评为金奖

作品,被组委会授予“博爱书画家”称号。

 2009 年 4 月,书法作品在第二届今日翰墨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赛中获金奖。

 2009 年 7 月,经中国书画家评委会评审,授予 “2009 年度中国书坛百杰”荣誉称号。

 2009 年 7 月,聘请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2009 年 8月,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展入展。

2009 年 8月,“情系三晋”海内外山西儿女书画展优秀奖。

 2009 年 9 月,书法作品被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展出并收藏。

 2009 年 9 月,走近上海第五届“中华杯"、共和国六十华诞全国书画展银奖。

2009 年 9 月,山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入选。

2009 年 10 月,在首届中国“幽兰赋杯”书画展览中,被授予“中国翰墨艺术

精英”荣誉称号。

2009 年 10 月,第8回韩.中书艺交流展入展。

20105月,“魅力世博会.中华国粹题赠艺术大赛”获创新作品奖。

20107月,“经煤杯”山西省第八届书法临摹大赛优秀奖。

2010年至2019年山西省第八、九、十、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20107月,被聘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艺术顾问。  

20116月, 第五届东坡书画艺术节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一等奖。并授予“东坡书画院卓越贡献者”荣誉称号。

 20116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展赛金奖。                       

20118“瑞中杯”全国书画大赛入展。

20119月,第七届“中华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铜奖。

20119“贞元杯”文字之都魅力安阳全国书法大奖赛入展。

201110太原、郑州两市书法交流展入展。

201110月,被聘为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

201110月,被中国现代文艺学会评为“盛世中国一一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2012 年 4 月,被聘九州艺海高级书画师。

2012 年 5月,被中国艺术人物网授予“中国艺术传承人”荣誉称号,并被聘为荣誉艺术总监。

2012 年 7 月,为“善行天下——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救助贫困儿童作品展暨慈善拍卖会”公益项目献爱心,捐赠艺术品。

2012 年 8 月,“凯嘉杯”山西省第八届书法临摹大赛优秀奖。

2012 年 9月, “天庆杯"全国书画大赛入展。(甘肃省文联)

2012 年 9月,“海峡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入展。

2012 年 10月,“中新杯”国际书法大赛优秀奖。

 2013 年 3 月,书法作品《隶书墨池记》在山西省社会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山西省文化厅)

 2013 年 5 月,被中国现代文艺学会聘为艺术总监。

 2013 年 8月,山西省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2013 年 9 月,书法作品荣获“云海杯”第十一届山西省书法临摹大赛优秀奖。

 2013 年 9 月,书法作品入展首届 “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 年 11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O周年全国书画展特邀。

2013 年 12月,入选中企报盟“中国梦”之书画界领军人物专题报道。

2014年 4月,中书协2013年教学成果展入展。

2014年 6月,被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会、中国名家书画院授予“青花杯.中国传统文化最高成就奖”荣誉。

2014年 10月,第三届“海峡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入展。

 2014 年 11 月,书法作品入展“天下大同 ·魏碑故里 ”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4 年 11 月,作品在“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中被评为优秀奖(最高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4 年 11 月,书法作品荣获“通达杯”第十二届山西省书法临摹大赛优秀奖。

 2014 年 12 月,书法作品被山西书法院永久收藏,并颁发证书。

2015 年 4 月,授予“2014 山西书法年度贡献奖”。

 2015 年 6 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66 周年,参加“中华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工程”。

 2015 年 7 月,“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专题报道”活动中,经权威经济类媒体和中国企业报道会员共同推选授予“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荣誉称号,

 2015 年 10月,第七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美术书法大赛优秀奖。

2015 年 12 月,作品在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被评为入展作品(中国书法报社)。

2015 年 12 月,授予“金猴杯·中国诗书画印最高成就奖金奖”同时授予“德艺双磬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5 年 12 月,颛顼杯全国书画大赛入选。

 2016 年 5月,第八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美术书法大赛入围。

2016 年 6月,“丝路文化.最美酒泉”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入展,并被主办单位收藏。

 2016 年 8月,被聘北京养天和草堂中医医学院书法顾问。

 2016 年 9 月,经权威经济类媒体和中国企业报道会员共同推荐,作品入选《当代书画传承代表人物作品展》并颁发证书。

2016 年 10 月,在“最受市埸欢迎的百强书画家”报道中,经中国企业报道和企业家日报会员单位共同推荐,颁发“最受市埸欢迎的百强书画家称号”荣誉证书。

2016 年 11 月,书法作品在“历史的丰碑——北京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书法作品展”中展出。

2016 年 11 月,“魅力宜昌”全国书法美术家作品展铜奖(中国画院主办)。

2017 年 3 月,入选中企报盟“书画梦名家名作献礼全国两会”系列报道。

2017 年 8月,“护航中国梦,庆祝建军节”书法大赛优秀奖。

2017 年 9月,第二届深圳(国际)科技书法展特邀。

 2017 年 9 月,被聘为北京艺海丹青书画院名誉院长。

 2017 年 10 月,聘请为丽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书法艺术家理事。

 2018 年 1 月,诗歌创作成绩突出,被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主办的《中国诗》杂志聘请为 2018 年签约诗人。

2018 年 3 月,作品入选《书法报》精准扶贫书法名家进万家特展。

 2019 年 5 月,作品在第五届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中评为一等奖。

2019 年 6 月,参加第二届诗“渊堂杯”诗词大赛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9 年 9月,被聘海派名人书画院艺术委员。

 2019 年 10 月,捐赠书画作品被木兰县博物馆收藏。

 2019 年 10 月,山西省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2019 年 10 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O周年山西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研究员创作员作品展参展。

2019 年 12 月,作品入选长城书画协会第十届全国“长城杯”书画展,并在北京展出。

2O20年3月,参加王氏书画园、艺海名家网组织的“同心战疫,爱满天下”全国书画名家抗击新冠病毒义拍义捐活动,善款21万元全部捐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年4月,参加“大美中国,大美书画”全国书画家网络精品展,被授予“新时代优秀书画家”。

2020年4月,对联作品入编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对联作品集》(2019年卷)一书。

2020年5月,获墨韵.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优秀奖。

2020年6月,被聘为中国诗书画家网名家委员会副主席。

2020年6月,参加山西文联和卫健委大型书法创作公益活动,作品赠予一线抗疫医务人员。

2020年6月,“众志成城、春暖花开”书法展入展作品捐赠抗疫医疗机构。

202O年9月,“劝学杯"全国大中小学教师篆隶书法作品展入选。

2020年12 月,作品入选长城书画协会第十届全国“长城杯”书画展,并在北京展出。

2020年12 月,《王冰专诗词集》出版发行。

2021年2月,书法千字文被乾安县博物馆收藏。

2021年3月,春联书法优秀奖(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

2o21年5月,王冰专词《卜算子.岱庙》获特等奖〈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o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oo周年一一山西书法(楹联)大赛作品展入展。

2o21年8月,参加王氏书画园举行的全国书画界大型义捐活动,善款15万元全部捐给河南卫辉市顿坊店乡前稻香村灾后重建。

2o21年9月,被特邀成为《中华国粹》杂志特约评论员。

2o21年1o月,全球华人书法大展获优秀奖。

2o21年1o月,“呵护山西古建助力文物保护"捐赠书法作品5幅。


名人评价

社会评价:

沈鹏先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点评:

王冰专先生的书法作品各种字体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前人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既有传统的书法风韵,又具有很强的时代艺术特色,观其作品点画面结合,充分体现了自己独具匠心的风格,在现在书法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望博采纵派之长,立自己之异,从理论研究中自成体系,再接再厉,为推动中国书法文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苏士澍(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点评:

观其王冰专先生的作品,运笔流畅、章性洒放、风格独特。字里行间彰显出书者以笔达情的豪迈奔放,书法超然洒脱,稳健中渗透着洒逸气韵,其用笔的意态取势,着眼于点画、部首以及结构部占领的空间位置。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出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之味。也祝愿王冰专先生能够在不断澄悟中修道更高之生命境界!

王超(《名家风采》杂志社社长)点评

王冰专先生的书法章法布局舒朗亭匀,体势饱满生动。气韵活灵活现。可谓是“形”、“神”、“气”、“韵”、“理”兼备、大气典雅,形韵皆胜。其运笔书写流畅,表现自然,干净利落,从其几十年创作的书法作品,体现艺术美感非常突出,书法的气息、风格的表现,俱是情感和境界在自己的书法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更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大繁荣与大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基于此,我们祝王冰专先生在书法艺术的殿堂再创辉煌。

陈亚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点评:

 王冰专先生的隶书,从作品中可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传统和厚重,金石味实足。注意 取法渊源,得张迁之方整拙朴、石门之开张飘逸、礼嚣之俊挺宽博。隶体在波磔之中运墨精熟,一气呵成,气韵跌宕,成功彰显出粗细、浓淡、虚实、疾徐等艺术元素,极见功力。点横之间,方正古拙; 尺幅之中,醇厚大气。落墨轻重了然于心,既可以圆润浑穆,寓健于柔,也可以虚实相生,姿态自然。其创作在点横顿挫等细节处理上擅工巧,直中绳、方中规,藏 锋逆入,每一笔都显示出作者的苦心经营与精工雕琢。不但如此,长年刻苦的书法创作早将其烂熟于心,化于无 迹,达到圆熟的境界,既体现出作者匠心独具之处,整体又极为自然流畅;加上笔划用墨浓淡、黑白、枯润等效果的完美渲染,每个字都极具滋味。在整体架构上, 隶体方正端庄特点表现甚是明显。粗线条多浑厚饱满、遒炼顿挫,虽然是简单的横平竖直,但可以非常从容恬淡地搭建起一种稳健的气魄,令人为之叹美。在厚重中 体现出一份闲趣,折射出人格的一种精神魅力。使书法真真正正地上升到了艺术高度。 

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协会对王冰专作品点评:

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王冰专先生的作品最具价值的所在就是创作之精诚和技法之娴熟流畅、亮点很亮、特色突出、个性鲜明、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虽是一幅静态的画面,却完美地凸现其动态的韵律。其势之大、其力之沉、均表现其动力所在。给人以突出、稳健、灵动的艺术享受。作品渗透着力与美的张场和平衡。生动地表现了创作者刚直、爽利、豪放的性格。受到专家和评委及艺术同仁广泛颂扬。

梁秀亭(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现供职于山西省文联)点评摘录:

王冰专的篆书,结构匀称疏朗,具有理性色彩,然端庄而不呆板,灵动活泼,寓于情趣。结字富有装饰性。用笔中锋立骨,藏头护尾,圆实稳健,轻盈处见力度,绵里藏针。线条瘦劲老辣,挺拔锐利,充满金石气。整体风格简约,古拙,沉雄,厚重,苍茫,静穆,散发出一缕缕森严的庙堂气息。

介子平(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点评摘录:

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故草书也是王先生的强项。他走的是怀素的路子,怀素之大气磅礴、排山倒海、天马行空、大开大阖,怎么与他文静谦和、彬彬儒雅的作派也联系不到一起,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不尽然,所谓性格双重性,莫非其所指?除却怀素,在张旭、王铎、傅山、毛润之书法之上,皆有功夫。世间无物非草书,草书乃虚淡萧散、连绵宛转的性情之笔,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飞鸟出林,惊蛇之草,这种性情更体现着一个人的坦荡胸襟与恢弘气度。是王先生的性情选择了怀草,还是怀草的放达默化了王先生的性情,不得而知。草与真有异,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未尽者,性情也。

周志成(山西广电总局办公室副主任)点评摘录

我看王冰专书法,有几点可贵之处。一是无意于佳,就像他的学问和读书,本不求闻达,旁人观之,柳已成荫矣。二是得无法之法。无法是不寄任何名家门下,靠会心和熔裁而广泛汲取,脱去古人痕迹以就个性;说他有法,是指其新而能古,近于传统。三是脱俗,没有当代流行书风常见的一些弊端,如果归结于"书卷气",大体似之。古人认为,"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王冰专已然得之。

郭连山(中书协会员、同学)点评摘录:

冰专学友,年少我几岁,高个白净,爱说笑话,做事严谨,人之正派也。由于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望之精神彼佳。而有一股牛劲,故不达巅峰不罢休之感。

其实冰专学友执笔尽生,几十年如一日,其草书,篆书皆长。尤其昭版,笔力劲道,字法严谨。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近几年专攻隶书之,汉碑遍临,钟爱《张迁》《礼器》《简帛》对碑帖之理解彼深,对崔先生之授课理解彼佳。故有今之成就耶。

汪瘦竹(中书协会员、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点评摘录:

书法写到一定的程度,就不是写字了,而是写书家的学习、修养与品格。以修养取胜,以境界取胜。冰专先生是位学者型书家,是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除书法外,他还喜读书,勤思考,工诗赋,善著文,注重理论的提高和人生的涵养。他创作了千余首诗歌,撰写了数十篇书艺论文。这些作品文辞流畅,见解独到,屡屡发表于各报刊。这在当今浮燥的书坛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和他的军人气质有关,他曾在部队任过团级军官,转业后又奋击商海。故他认定的目标,便会义无返顾,勇往直前而又精明高效。然艺海无涯,我期待他驾驶“苦舟”奋进,劈波斩浪,驶入一个更加辉煌的境界。

刘欣(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辑部)点评录:

拜读王冰专的书法作品,不同艺术修养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感悟和享受,这是真正艺术的魔力和魅力所在。观他的草书作品,有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就像品味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让人激动不已。观他的隶书和篆书,既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种婉约美,又有“春风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的那种惊喜和发现。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升华,是王冰专的书法带来的艺术美。

朱廷俊(原部队战友、江苏邳州发改委干部)

网上略读冰专友书法佳作倍受感动。书风承前启后,饮传统乳汁,展时代风貌,并开新立我,彰显作者心境。书艺涉猎真草隶篆,无所不能。小幅作品彰显出“方寸间之宇宙宏阔“,大幅作品有气吞山河之雄势!用笔大胆落笔气勇,从入与收一气呵成。看出作者心胸之容阔,气度非凡。用墨讲究度法,浓淡干湿,舒密急缓,使观者久读不倦,寻味万千。显露作者驾驭笔的能力。具有临碑、书贴的持久性及内功,金石味贯穿于作品全过程。读了你的作品如在欣赏一部“国粹”般的交响曲。祝冰专友在艺术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联赞王冰专诗书:

倪进祥(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冰心一片,德艺双馨,诗书并茂传神远;

专业双优,古今一脉,文武兼修出彩多。

联赞王冰专诗书:

宋延青(紫云轩书画院院长)

法先贤,率性求真彰雅韵

寻古意,怡情养性显遗风


雄风刚毅竟是书生笔法

王冰专先生的书法自唐楷入手,上溯汉魏,各体皆擅,尤工草隶。隶有二分,一为端庄整饬、工仗匀实之类,如乙瑛如礼器,一为龙蛇飞走、挥斥疏放之类,如石门如西狭。王先生的隶书走的则是后一类,且专攻石门一途。其起笔逆入,含蓄蕴藉,中行遒缓,穆肃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园劲流畅,纵观全篇,奇纵恣肆,端中带草,十分的疏秀洒脱,烂漫飘逸,颇得石门精髓。清入张祖翼曾言:“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自康有为倡导碑学以来,学石门者渐夥,然能达到凝重迟滞、自然率意者寥寥。王先生书生性格,能在深沉有力、神韵疏荡的石门一途有所建树,皆在于他的持之以恒,不苟不同。

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故草书也是王先生的强项。他走的是怀素的路子,怀素之大气磅礴、排山倒海、天马行空、大开大阖,怎么与他文静谦和、彬彬儒雅的作派也联系不到一起,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不尽然,所谓性格双重性,莫非其所指?除却怀素,在张旭、王铎、傅山、毛润之书法之上,皆有功夫。世间无物非草书,草书乃虚淡萧散、连绵宛转的性情之笔,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飞鸟出林,惊蛇之草,这种性情更体现着一个人的坦荡胸襟与恢弘气度。是王先生的性情选择了怀草,还是怀草的放达默化了王先生的性情,不得而知。草与真有异,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未尽者,性情也。

较之草书,我似乎更看重他的魏楷。有了《石门颂》的底子,理解《爨宝子》便不会有障碍了。雄强之风、刚毅之势总能予人一番健康蓬勃、积极向上的感觉,康有为称之“其高美,已冠古今”,盖因晚清消沉颓丧、萎靡不振的世风之下,太需要有文化上的抖擞奋发、投袂而起了,写字者,写志也,而魏之标新立异、不拘一格,恰是魏晋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王先生的魏楷,结体方鼎,寄巧于拙,端庄古朴,奇姿百出,用笔处如锥划沙,入木三分,而不失灵秀活络、伶俐锐敏,此石门兴酣趣足、方圆兼济之遗姿也。字美观则不古,不美观则古,二者共有,其妙在也。能将各式博而贯通者,在于善悟,羲之之于鹅,张旭之于公孙大娘舞剑皆然。书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作书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方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学古人字,期于必到,若至妙处,如会于道,则无愧于古矣。米芾《海岳名言》曰:“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这祖也。”王先生虽处在壮岁集古字的阶段,却已显露了已之面貌的端倪。

介子平(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




诸体溯源承古韵

众家取法显高风

——记著名书法家王冰专

书法修炼是一个相当艰巨的系统工程,达到诸书皆成的造诣水准,没有数十年的定力执修,完全不可能。著名书法家王冰专自幼慧识书法,痴学四十载,临帖习碑,常年不辍,日积月累,经历磨砺而成造诣,达成了诸书皆成的艺术高巅,成为书坛秀木,迎风卓立,四面播功名!

王冰专对书法的旧技功成,非常敬重,他修炼书法不仅为磨砺笔墨技法,而是通过对书法文化的全程研究和全能攻透,把书法的技与道,法与文,技修与品修结合在一起,非常完美的复成传统文人书法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换句话说,他的书法就是传统的样子,就是儒雅秀质,有自秦汉以来的高古气象,再加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明清之形观,书法三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是王冰专笔墨里的倾功再现。所以他的书法不单薄,不浅质,是追贤风立鼎新高度的笔墨造化。

当下书坛,较多浮躁,功基不深者,随意丑写书法,有碍书法文化传播的正视正听。王冰专却能抵住书坛浅功博名的诱惑,不写书法流行风,专注书法修炼高古质,他的书法宗师就是篆隶真行草的各路贤圣,取法为上,必是依上法得上法,求贤成贤,逐圣归圣的书法展望和实功修成。所以他的篆书创作,不是书法家聊以闲趣弄小家的玩娱,而是功入源本取真经的大修,法取秦篆方圆笔意,工整美逸,刚柔相济,把李斯定篆制的涵养,尽悉融入创作,秦风有涌,高古有源,恰是相门才华。当下书坛能有王冰专对篆书研习得精髓的书法家已经非常鲜见。

由秦篆入汉隶,过渡不弄浅,仍旧是揣摩心境,深究之功。他的汉隶创作,非常好地显示着他书法的碑学底色,汉隶十碑,十美十功,一美不缺,功力十乘,恰是近代碑学大师康有为所言:不通碑学者,无以论书法。王冰专的隶书,不是一些书法家为求浅意美观而自主改造后的自创体,而是谨依碑质原态的高古意,照碑写碑,质属两汉,在依碑练功的过程中,不但垫实了书法笔墨雄逸的碑质根基,更是卓显着书法径通文化的厚重意境。仰观他的隶书创作,果然是风骨碑雄,大功卓显。

楷书以柳骨立笔,以颜筋联墨,笔法经由对唐楷法度的传承,自然拥有严整规章的法度气质。然后依法度宗法二王,创作行书极尽自由,把二王书法的“无法”精神体现得相当到位,入笔快捷,出笔自由,结体不落俗套,制奇而守正,章法趋自由,行笔恰如风涌云,落墨正是龙游海,观感相当俊逸,非常潇洒。笔法俊逸如风,用墨儒雅明秀,让王冰专成为师习二王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所以书品显高古,亦见圣贤风!

诸体溯源承古韵,众家取法显高风。草书是书法艺术表情达意,用线条体现心迹的最高境界。王冰专草书,在书法功力全备完整的基础上,倾情草书的纵横形态,以流畅的笔法创作草书符号化的优质形态,线条一笔书,转笔饱满,折笔棱突,对创作空间的分割与整合,完全合乎是刹那就能谋定的艺术规则,疾笔无误,纵墨无弊,完美趋天工。特别是笔力如凿,却行如流水,力透纸背,合律如歌,草书创作的节奏感非常鲜明,观其草书,除了有依从草书字典的规范和正宗,也有怀素恣意写草书的陶醉痴迷。凡陶醉于草书创作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在碑帖修炼之侧,还有功含天才的天然资质,他的草书一品,再一次证明,草书不但是书法磨砺者的艺术技能,还是书法天才者的艺术天工。所以观赏王冰专的草书,全无匠气,毫无滞结,神气十足,动态万分。草书功成归正位,笔墨有情成大统,在书法修炼的攀腾过程中,他已然临巅,功成全面!

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


书中含柔情  笔底起雄风

——浅谈王冰专先生书法艺术

汪瘦竹

自古楚地多才俊,湖北籍书家、书论家、诗人、王冰专先生如是也。他以自己出色的书法作品,常在全国大展上登台亮相并多获奖项,使他不仅在当地书坛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全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冰专先生习书四十余年,对各体书法的各种经典碑帖均有涉猎。如篆书毛公鼎、史墙盘、秦绍版、峄山碑等;隶书石门、张迁、鲜于璜、礼器及简帛等;楷书师颜法柳;行草源“二王”,宗苏、米;大草追张汲素取山谷撷王铎。故观其书作,会感觉其书路宽广,不囿于一家一派,而是走了一条博采众长,碑帖兼容,自成风貌的路子。在他善书的篆、隶、楷、行、草诸体中,笔者尤其欣赏他的隶、行草书。

清人王澍《虚斋题跋》曰:“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冰专先生的隶书取汉隶精华,故他的隶书看似严谨不逾规范,而一点一画皆寓奇变,瘦劲生动,变化若龙,一字一奈,不可端倪。在用笔上起收笔多作方折,行笔直倔。即便是波挑之笔也沉实凝重,不显轻挑。而字形则多于字的四个角外顶,同时字内偏傍错落,形成空白分割的对比,是其生拙倔强风格形成的因素,此乃受张迁、石门、礼器影响之故。同时,又近于汉简的活泼,兼有摩崖刻石的浑厚大气,奇肆生动。借用清人杨守敬《评碑记》语:“其行笔真有野鹤闲鸣,飘飘欲仙”之感觉。在冰专先生的行草书中,有着丰富的信息含量,从“二王”顺流而下,至唐、宋、元、明、清的历代大家,都有所研习。如“二王”的精微与萧敬;颜真卿的厚重与跌宕;苏、黄、米的飘逸与奇趣;张、素的狂野与奔放;杨凝式的劲拔与古朴;赵孟頫的姿媚与洒脱;董其昌的闲逸与轩昴;王铎的爽利与浑厚等,皆有所体现。一个书家,能遍临历代如此众多大家之作并有所获,实属罕见。所花时间之多,精力之大,所下苦功之深,毅力之强就可想而知了。真如智永、怀素凭笔如塚矣!

冰专先生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审美意向,他以汉唐精神融于魏晋风韵。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古人笔墨加以变通,以书写自我情怀。因此,他的作品便少了些当今书坛的丑、怪、乱之象,多了些书卷气与蕰藉及正大气象。他在吃透古人碑帖内在的精、气、神的前提下,大胆的揉合变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融于其中。故挥毫之际,翰不虚动,用笔沉稳而又不失轻灵。中侧并施,以中为主,使转随意。既纵横不拘,翰逸神飞,又朴拙率性,欲爽洞达。或细雨微风,引而不发,郁郁芊芊;或骤雨旋风,不可遏止,飘飘洒洒,气势夺人。其书品风骨骏朗,气韵沉雄,华滋朴厚。真可谓书中含柔情,笔底起雄风。个性突显,古意盎然,见功见性,耐人寻味。观其作品虽有多种不同的感觉,然总体和谐统一。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源正流清的扎实传统功底与过人的书艺才情。

其实,书法写到一定的程度,就不是写字了,而是写书家的学习、修养与品格。以修养取胜,以境界取胜。冰专先生是位学者型书家,是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除书法外,他还喜读书,勤思考,工诗赋,善著文,注重理论的提高和人生的涵养。他创作了千余首诗歌,撰写了数十篇书艺论文。这些作品文辞流畅,见解独到,屡屡发表于各报刊。这在当今浮燥的书坛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和他的军人气质有关,他曾在部队任过团级军官,转业后又奋击商海。故他认定的目标,便会义无返顾,勇往直前而又精明高效。然艺海无涯,我期待他驾驶“苦舟”奋进,劈波斩浪,驶入一个更加辉煌的境界。

                       丙申正月初八于桂林何求草堂


铁马秋风大散关

——王冰专书法作品扫描

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文化是书法的核心。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所著的《书谱》,全文三千七百多字,以草书写成,不仅展现了唐人草书的风采,也从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度,阐述了书法艺术的特征和形态。《书谱》既是书法论文,又是杰出的书法作品,文书相映,千余年来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王冰专书法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的书法多写自作诗词,诗书并茂,相得益彰,具有浓郁的文人书法的书卷气。

王冰专自幼钟爱书法,醉心书道十余年。他深知单纯的书写技巧,绝对成就不了书法的高度,书法是一门最需要人品、思想、学问、才情来支撑的艺术,因此,他崇尚文化,敬畏传统,追古人,研经典,临碑习帖,广览博学,在丰厚的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下,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扎实的书法功底。他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渊,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当代诗词与书法处在文化裂变的态势之下,书家在书写内容上缺失原创,纷纷照搬一些古诗词,书写内容单调,甚至千篇一律,不同程度地剥离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这是书法创作中的一个致命的硬伤。应大力呼吁和倡导书法家创作时书写自己的诗词原创。

王冰专十分注重书法理论研究,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书法创作。他发表的书法论文主要有:《浅谈礼器碑及其临习》《试论草书创作》等。他爱好诗词,有感而发,用诗词记录了他的人生足迹和对态的感慨。他创作诗词达1000多首,并常以书法来书写自作诗。他的诗词情真意切,韵致迭出,许多书法家都书写他的诗词。有文化不一定能够成为书法家,但没文化肯定成不了有成就的书法大家。王冰专书法中的书卷气,正是他饱读诗书所形成的一种高雅气质。

王冰专书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元书体的丰富表现力。他的篆书法《峄山刻石》《史墙盘》《毛公鼎》《秦诏版》;隶书镕《张迁碑》《鲜于璜碑》《石门颂》《礼器碑》《曹全碑》一炉;楷书以魏碑为基础,汲取“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行书宗“二王”;草书追张芝、张旭、怀素、王铎。

笔者侧重赏析他的隶书、篆书和草书。

隶不入汉,则终为俗格。王冰专的隶书主要筑基于汉碑,他既深研、汲取诸多汉碑精髓,又兼容并蓄,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骨力洞达,浑厚凝重,端庄肃穆,疏朗规整的古质格调。他还参用汉简帛书的笔意,在哲理的层面上删繁就简,形活泼而意浓,笔墨古厚却不失灵动,彰显出清逸、悠闲,意态潇洒,神采飞扬的情趣。

王冰专的篆书,结构匀称疏朗,具有理性色彩,然端庄而不呆板,灵动活泼,寓于情趣。结字富有装饰性。用笔中锋立骨,藏头护尾,圆实稳健,轻盈处见力度,绵里藏针。线条瘦劲老辣,挺拔锐利,充满金石气。整体风格简约,古拙,沉雄,厚重,苍茫,静穆,散发出一缕缕森严的庙堂气息。

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乃抒情写意。王冰专将书法作为他情感的寄托,把自己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都作为艺术的元素释放宣泄在了书法中。草书具有无定质的变化特性,是一种极为动态的书体。王冰专的草书可谓“放笔野战”(石涛),洒脱豪迈,恣肆险峻,狂放不羁,似惊蛇入草,飞鸟出林,深得张芝“匆匆不暇草书”,“颠张醉素”(张旭、怀素)的一脉相传,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他的草书很有骨力,很有气势,“以形传神”(顾恺之),一派“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的雄强壮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激荡着生命的起伏律动。其章法奇崛跌宕,乱石铺街,“枝杆”硬朗,“落叶”纷飞。线条既飘逸流泻,笔走龙蛇,又回环委婉,翻折绞转,沉雄顿挫,擒纵自如,“刚则铁画;媚若银钩”(欧阳洵)。笔法“八面出锋”(米芾),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变幻无穷。点画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具有杏花春雨,干裂秋风的强美学对比。墨分五色,将浓墨、宿墨、干墨、枯墨、湿墨、洇墨、溅墨的丰富性发挥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率性、率情、率意,随心所欲,然不逾矩,以平正为主体而追求险绝,平正,险绝,复归平正。

王冰专做人低调,不事张扬,默默耕作。他的书法作品曾每每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性的书法大展,屡获大奖,并被专业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书坛百杰”等称号,然他既认为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他对自己的艺术从来不满足,近几年还先后进修于山西书法院“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当代解读”高研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韩少辉导师书法工作室和崔胜辉导师书法工作室。进行知识的不断更新,思想境界的进一步升华。他在书法新的长征路上,永远都在艰辛地长途跋涉,去勇攀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梁秀亭(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现供职于山西省文联)


淡泊出尘宁静得雅

------有感于王冰专书法作品

周志成

言为心声 ,字为心画。书法艺术的美,有境、韵、气、神、趣之体现,而最高境界当属交融一体的意境之美。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源于书者内心世界,笔墨间必然荡漾着书者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格襟抱。造书法意境之美,必得自于心志追求。正所谓抒写性灵,直陈胸臆。我所欣赏的王冰专的书法,其之所以独有风格,正是其淡泊宁静随顺自然的人格心灵的直照。

(一)

王冰专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苟同、不见异思迁,其书法研究和写字,都是如此。同时,他也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在书法界盛行"做秀"的风气当中,显得有些寂寥。其中自然有天生的性格因素,而更多的,恐怕还是出于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王冰专常说,他喜欢简单朴实的生活,每天能平静地读书写字,于愿足矣。我和王冰专交往十几年,了解颇深,我相信他说的都是心里话,我所看到的王冰专,也的确如此。

王冰专的学术功底很厚,知识面宽,在唐宋和近现代书家及作品研究上,尤具心得。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聊天的机会很多,其中一个乐趣,就是听他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心得,又以争辨时最有味道。高于争辩,最具可观性,我也常于此中受益。我从未当面恭维过他,而心底下还是很佩服的。

王冰专有学问,但从不张扬,也不随意臧否人物。王冰专的学问,从读书中自然化出,但他不愿意像大学教师那样,对某一领域做深入系统的发掘。做学问枯燥无味,累心劳形,常与"书呆子"为邻。一旦成为书呆子,即不免窘于性情,失掉读书为乐的本意。就我的观察和体会而言,王冰专是以一种超然、写意的心态来读书的,正如苏东坡论书"没人操舟,无意济否"之意;我读书总是有明确的目的,多想些为什么,做许许多多的分析归纳,或是繁琐考证,朋友常问"你累不累呀"。真的很累,真想像王冰专那样轻松地读书,重在内得,沾染些许林下之风。可惜积习难改。

读书轻松,可以自由地撷取,凡能益心志怡性情、廓才智、和气血者,皆为我用。读书养人,可以陶冶胸次。人不如人,胸次卑俗,而要使书法过人,势比登天还难。不过,王冰专的读书在于自乐,并没有预想要如何去陶冶胸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用心去体会书味,书才能给人以有益的滋养。王冰专不是那种有板有眼、或是自由放任的人,他在读书当中逐渐开辟出一片能够自守自足的小天地,一片没有喧嚣和辉煌,也不必顾影自怜的小天地。我常看到一些评介文章,说某某如何"甘于寂寞"。其实,甘于寂寞还是心中已有寂寞,而后约束自己,努力去想象"谁谓茶苦,其甘如饴"的情景。如果心中本无寂寞,即不必想象自己如何地高尚或坚忍不拔,也不必希冀谁来揭示于世,以偿甘苦。我之所以从王冰专的学问,谈到他的读书,只想说明两点:一是他的学问、读书都有其独到之处;二是能与他的写字保持一致。

黄庭坚评苏东坡书法,"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这是书法史上首次以学问、读书和写字对应,亦即"书卷气"之滥觞。王冰专的学问和读书,不仅陶冶了胸次,也陶冶了书法篆刻。古人讲书卷气,不以工拙立论,而皆在雅俗。就此而言,王冰专其人其学其书,颇有与古人暗合处,至于能否入时入眼,倒在其次。

(二)

据了解,王冰专学习书法,曾师从中国著名书法家王治国先生,学习汉隶,后转多名书法大师求法。并多次进入中国书法家培训中心进修、深造。先前未曾系统临过古帖,借用张怀的话说,是"先其天性,后其习学"。一般说来,学习书法不临帖不行,临帖不像不行,像之而后不出帖不行,没有艺术个性不行。按照这一传统标准,人们都得经过马拉松似的漫长历程,才能有所成就。王冰专知道习古的重要性,这是需要他重事的。但他好像从一开始就站在终点,以书法服务于自己。他凭藉见多识广,聪明善悟,逐步认识书法,转他而为笔迹,省去许多入帖出帖的劳累。

所谓善悟,指善于观察感悟,从技术、风格到作者的精神世界,其悟有时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能胜过多年攻习某帖的汗水所得。古人一向提倡"格物致知"、"心与物游",道理即在于此。翻检书法史,积功而成名家者众,能以聪明善悟成名家者少,关键在于某种天资的有无。例如,观公孙大娘舞剑的人何止千万,独张旭悟而进于书道;夏云司空见惯,只有怀素通其物理,师而进于书道。再具体一些,如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观古人帖如见其挥运之时,等等。人家能想到、能讲出来,我们心中只有笔法、间架结构之类,这就是差别。

王冰专进行书法研究多年,所见古今作品极多。在书写当中,平日观察积累的印像和因悟转化的书理,都会跳出来,循个性的秩序与节律,来诱导情感,协调心手,而资于眼力的益助,自不难想见。康有为曾有"观千帖,方能帖"之说,用意正在于此。按照常理,所观既多,可借鉴汲取者亦富,如囿于闻见,直"不可与谈斯道"矣。当然,借鉴不是向一切好的东西学习,而要顺其性情,做合理的选择,即禅宗"直指人心"之意。

据王冰专讲,他比较喜欢怀素、张旭的草书,推而广之,则兼及黄庭坚、王铎、傅山、毛泽东特色的名家。从王冰专的作品来看,才气多于功夫,性情多于理法,走笔遗墨,了无碍滞。我常看他写字,从来都是随意挥洒,自然而然,没有[创作]的郑重,也没有"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准确地说,是心态超然所致。只有做到超然,才能尽去胜负得失之心,完全地放松,展现其本色。保持超然的心态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超然而后再辅以好的客观条件,往往可以出佳作,古人称为"合作"。就作品观之,略见二王体格,而以怀素为多,用笔及章法均有尺牍之意,故尔亦或可见其信笔处。其他作品亦然。

我看王冰专书法,有几点可贵之处。一是无意于佳,就像他的学问和读书,本不求闻达,旁人观之,柳已成荫矣。二是得无法之法。无法是不寄任何名家门下,靠会心和熔裁而广泛汲取,脱去古人痕迹以就个性;说他有法,是指其新而能古,近于传统。三是脱俗,没有当代流行书风常见的一些弊端,如果归结于"书卷气",大体似之。古人认为,"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王冰专已然得之。

我忽然想起王冰专唱歌;听曲调知道是哪首歌,听他唱的却是另一种味道,而其嘹亮慷慨,情绪饱满,亦足以感动人。唱歌如为娱人,则须依谱谐调,字正腔圆,美从规范,或由时尚;如为娱己,则本无一定标准。书法艺术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凡有守于内,平淡而真,自然个性丰满,艺术有成;世俗但求悦心开目,趋时标榜,反而难于建树。传统一向以人为本,强调内质,以艺术美与思想性并重,亦即"尽善尽美"、"中和"的标准。就书法艺术的抽象品格而言,如果只讲形式,不看内美,则其字外功、其文化承载即失去凭依,书法也会随之沧入下乘。遗憾的是,解于平淡者几稀, 能赏遇其内美者尤稀。我比较欣赏王冰专的书法,或许是出于这种有志一同罢。

(作者系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办公室副主任)


文揭书秘,妙传王法

——解读当代优秀人民艺术家王冰专先生

苏营

初见王冰专先生作品时,笔者就被其渗透着的飘渺俊逸,道劲清丽所震撼,同时亦被作品中老辣圆熟的笔墨与书写者年纪的“不相符”所感意外。王冰专先生生于1961年10月,至今算来也不过五十有六的年纪,这个年纪在中国书坛也只能算是初有所得的“年轻人”,但观其作品技艺的炉火纯青却如七旬开外的有成书者,不由让人感叹创作者天赋秉性之高。于是,对探究王先生书艺生涯中“字如其人”之论证兴趣勃然。随着对王先生艺术生涯的深入了解,笔者将逐一揭开了让其成就辉煌的“王氏密码”,在此同时也被他心系中国文化传承的精神所折服。

王冰专,字业雕,号王坡居、三勤堂,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现定居山西太原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及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华碑帖学研究会副主席。 他自幼钟爱书法艺术,醉心书道三十余年。他继承传统,崇尚文化,能写多种书体,富有创造和时代精神。篆书法峄山、秦绍版、史墙盘、毛公鼎等,灵动、厚重、活泼,富于情趣;楷书取魏晋、唐宋等之精华,追求势态,赋予生命;隶书镕礼器、石门、张迁、爨宝、简帛于一炉,拙中寄巧,浑穆淋漓,独具一格;行草宗二王,汲取鲁公之宽博、苏米之意韵,典雅闲适,朴茂自然,自成面貌;大草追张旭,汲收怀素之铁线、黄庭坚之伸展、王铎之错落,书作雄峻挺拔,洒脱跌宕。王冰专先生创造之作品不哗众取宠,不俗气,一笔一画都展现着天地正气和传统书法的韵味,不但典雅清正、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浑洒脱,飘逸俊秀,外柔内刚,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韵味,洋溢着文人的情怀和军人的风骨.....看了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给人以力量和启发。

书艺为研常心致远

王冰专先生深知中国书法家的责任主要是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因此他致力于将传统艺术弘扬光大,让中国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走向世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光彩夺目。因此,他注重书法理论研究,用良好的书法理论,指导自已的书法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能促进更多书法艺术家的成长。在业余时间,王先生撰写了十几余篇有关书法艺术和文化传承的论文发表。其中包括《书法家的素质》、《书法学习三大境界》、《浅谈礼器碑及其临习》、《试论草书之创作》、《浅谈书法艺术各种书体间的相互关系》、《浅谈米芾书艺对后世的影响》、《书信手札的章法点滴谈》、《书画与养生》等。 他还爱好诗歌,用诗词记录他人生足迹对事态的感慨,自作诗词近千。他经常书法自作诗,并有许多书法家书写他的诗词。下面对王冰专先生撰写的几篇经典之作做一下简单剖析。

第一、《书画与养生》文章中王冰专先生通过自己对书画、养生方面的见解,讲述了创研中的心得体会,将两者关系明确的结合,分别从: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形神共养三方面着手论述,最终将书画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得以论证。通过此篇论文让笔者感知书法是一种养心,养性,充满雅趣的事情,瞬间便了解“寿从笔中来”的真正含义。书画创作在可以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的同时,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和毅力,确实有助于心身健康和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浅谈书法艺术各种书体间的相互关系》王冰专先生在此文章中主要谈及了各种书体在艺术特征上的所在区别,虽然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规定性,但是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交融而使书法艺术园地更加鲜艳多姿。所谓各种书体间所产生的相互关系是从: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三方面详细呈现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有详细的举例说明和依据见解。由此可见王冰专先生在理论研究方面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和名家名作,且在过程中所注入的经历探究和思索揣摩确实令人敬佩!笔者深知,王先生的此篇文章为中国艺界带去了新的篇章,同时也引领着艺界的学子们在未来走向新的艺术之路。

书翰之敬墨妙笔精

众人周知一个人的进步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王冰专先生的书法作品和他的文章相得益彰,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欢迎。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文化精髓,浩瀚宽广且博大精深。王先生认为,要写一幅好作品,章法很重要,对每个字的粗细结构,分间布白,篇幅安排,气韵呈现等都要做充分考虑,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一种艺术情怀的流淌,每个字都承载着书法家的心血和创意。在他心里,书法创作是一种慎重和神圣的事情,王冰专先生对书法之创时都报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敬畏,在他心里,书法艺术是一种不容亵渎的信仰。在创作时,他不允许自己有丝毫苟且,只要自己不满意,别人看来再好的作品,他都会视如草芥,不惜弃之。

笔者从王冰专先生的书法创作中,已经感受到了他气质的魅力,这种气质的魅力,已经在他的书法创作中显现为一种稳定的艺术品质,成为他未来艺术风格的核心和基础。话说得体一点,这种气质的魅力就是优雅。我一向认为,优雅是中国艺术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理想,它是一种理性的愉悦,这种审美理想,是由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和中庸思想所产生的,但在今天,急功近利的艺术态度和行为,使得优雅的品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一些貌似“优雅”的作品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虚假和做作,是艺术感觉的贫乏和生命活力的不足与衰退。我之所以喜欢王冰专先生的书法,是因为我看到了他生命中的优雅气质,这种气质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审美趋向上,也体现在他对待人生和艺术的从容态度上。他对书法的理解,作品中透出的清雅气息,和他的气质完全是一致的,这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些作品的产生,来自书写者真实的生命体验,来自于作者内心的情感需求和自然流露。书法的意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更没有一个衡定不变的标准,尽管我们可以从各种理论书籍里看到这样那样的解释,但是,这些解释其实并不可能给书法意境一个全面的定义,因为,变化、发展、个性正是每一个书法家最终成就自己的本质。只有达到笔与笔的呼应,字与字的和谐,才能使整幅作品气韵畅达,流动和凝聚着美的力量。学习书法,是一种集哲学性、艺术性、学术性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功夫在字外”,历代经典书作都不是出自单纯的“写字人”之手,而是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融为一炉的结晶。由此笔者认为王冰专先生贯彻符合艺术定律的艺术名家,能有效的把重视文化积淀于提倡技术创新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的基本特点,注重体现、族气派、风格突出、健康向上的原创主旋律作品,的确他是一位平凡中的伟大艺术家。

王冰专先生之部分荣誉:“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最高)奖; 纪念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第二届“博爱之都”全国书画名家南京邀请展金奖; 首届“幽兰赋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十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金奖; 第二届“龙腾杯”中国书画作品赴日展银奖; 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书法大展银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十周年“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 第五届东坡书画艺术节及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山西省社会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书法获一等奖。……

王冰专先生作品入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古韵台儿庄杯”首届海内外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展入展(作品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展出); 首届“龙腾杯”中国书画作品赴日展入展。……

他的传略和作品收入《中国书法年鉴》《中国传世书画鉴赏》《中国跨世纪书画家作品集》《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艺术大家》等60多部典籍。作品入选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以国家名片形式发行王冰专书法邮票名信片,刻国家新长城文化榜,碑刻鹳雀楼、泸州法王寺等处。还被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日本大阪国际书画交流中心、韩国书艺交流中心、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中国国家画院三峡美术馆、甘肃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书法院、东方中日书画家协会、湘江文化艺术家协会等收藏。

名人感悟

书法学习的三大境界

王冰专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让我们体会到了平正之境,险绝之境,通会之境三大界。

(一)平正之境是初学者必经之境苏轼论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不能庄语而辄放言,无足取也。”这话相当正确。习字必先从正学起,为的便于练习好一点一画的用笔。点画用笔要先从横平竖直做起。这就如起房屋,必须先将横梁直柱,搭得端正,然后墙壁窗门才好次第安排得齐齐整整,不然,就不能造成一座合用的房屋。横画落笔须直下,直画落笔须横下,这就是“直来横受,横来直受”的一定的规矩。因为不是这样,就不易得势。你看鸟雀将要起飞,必定把两翅先收合一下,然后张开飞起;打拳的人,预备出拳伸臂时,必先将拳向后引至胁旁,然后向前伸去,不然,就用不出力量来。欲,欲下先上,主要的点画行笔,皆须如此。横画与捺画,直画与撇画,是最相接近的,两笔上端落笔方法,捺与横,撇与直,大致相类,中段以下则各有所不同。捺画一落笔便须上行,经过全捺五分之一或二,又须折而下行平过,到了全捺末尾一段时,将笔轻按,用肘平掣,趯笔出锋,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一波三折”。撇画一落笔即须向左微曲,笔心平压,一直往左掠过,迅疾出锋,意欲劲而婉,所以行笔既要畅,又要涩,最忌迟滞拖沓和轻虚飘浮。其他点画,皆须按照侧、趯、策、啄等字的字义,体会着去行使笔毫。还得要多找寻些前代书家墨迹作榜样细看,不断地努力学习,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得到心手相应,有所成效

(二)险绝之境是学书者必求之境经过了大量的平正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书法技巧,有了一定的表现力和欣赏力,已经不太满足常规性的书写,于是就在外形上下工夫,书法字体变形异于常人,险绝就是用尽变化之能事,通过各种笔法的交互使用、对比、顾应、浓淡、干湿、轻重、虚实,结体的大小、方圆、避让、疏密,重心的挪位、轴线的偏移等等手段,让书法的形态获得最大的变化,最激烈的矛盾冲突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上下求索的过程;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 过程。 要寻找到各种手段来丰富表现力,使呈现在观众面前作品的效果是“险”和“绝”。 险绝与平正相比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美,要让每个独立的字以及整篇形成的章法获得一种运动感,就不仅仅是横平竖直、结体稳重这些 简单要求所能达到的,那么丰富的手段如何获取呢?首先,要学习古人留下的大量精彩的经典作品,去体会“险绝”、掌握“险绝”。而古人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因此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有“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结费岁月耳”。之说(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其次,要去试验、去创造“险绝”,通过对古人的大量学习,已经胸罗万有 ,心中已积存了许多变化的姿态,笔下就有让字“险绝”的可能。如果临池尚少,继承不够,那么创造“险绝”只能是一句空谈。一定要有牢固的平正之境的基础后才能求险绝。

 (三)通会之境是学书者的高境界。写书法必须要学会综合运用,要会运用各种书法手达情表意。如写礼器到一定程度,其他汉碑都要熟悉;还要用其他书体丰富隶书;要学习哲学、书法史等理论,要懂得一点音乐、诗词、绘画、舞蹈等知识;要走向自然界,学会观察,行找灵感,就象张旭观担夫争路、怀素观云彩、苏轼观划桨得到的书法启示一样去践行。因为是从宇宙到人体自身最坚定不移的倾向。日月星晨的运行,天体的引力作用,都表现了稳定和平衡。健康的人体也是稳定和平衡的。体育运动中高技能的充分发挥,往往伴随着人体美的态式。对称又是平衡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方块汉字的形成是以世间万物为对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也应有万物的特征,即稳定和平衡。书法艺术,尤其是正书中,始终渗透着稳定,平衡和对称的美。反过来讲,稳定、平衡和对称,是书法艺术的基本支撑点,无此,则不成其美。在“务追险绝”过程中难免有时处理不好各种关系的调和,为求“奇” 、求“变”、求“险”、求“绝”,往往会夸张过头,或固执、孤立地用一 种手段所以孙过庭指出 “中则过之”,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在此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这也说明了”度”的分寸感不易把握,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样第三阶段的平正便是对第二阶段的险绝的一种修正、一种辩证的统一。“险绝”相对“平正”,在形态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和强烈的反差,由已 经“过”了的“险绝”发展到第二个“平正”,是一个很自然也很自觉的道路,这第二个“平正”是相对“险绝”而言的“平正”,因此第二个“平正 ”与第一个“平正”不可同日而语,在形态上也应有很大变化,不可能仅仅 是笔法更老到、结体更稳重的“复归平正”。如果是那样,那么险绝就变得 没有意义。第二个“平正”从形态上说应与“险绝”的距离更近才是,它去除了夸张过头的部分,修正和补充了一些表现还不够的地方,使人感到这些丰富的变化是自然流泻出来的,是“志气和平,不激不励”的,而不是“鼓努为力,标置成体”的。第二个“平正”与第一个“平正”的区别是大变而 不是小变,绝不是由“险绝”又突然回到了“平正”,并自夸“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如果是突然回到了“平正”,我反纳闷这中间缺少必要的过渡 ,从逻辑上似乎也说不通,因为这第二个“平正”就与“险绝”拉开了距离 ,那只能是去消解、减弱表现力,让已经变幻多姿的笔法、形体去归于平淡 、僵直的“算子书”,这种可能要么是生理出了毛病,要么是不经思考地机械、教条

我们今后还要不断进行险绝之境通会之境的提升,真正达到书法艺术的达情表意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有一段精辟论述,文曰:“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凛”,严肃、严厉。“凛之”,严肃严厉的时候。“风神”,风度、神采。“温”,温情柔意。“温之”,温情柔意的时候。“妍润”,甜美光润。“鼓”,鼓舞、振奋。“鼓之”,鼓舞振奋的时候。“枯劲”,枯劲而力量感强。“和”,和蔼愉悦。“和之”,和蔼愉悦的时候。“闲雅”,闲淡典雅。这段话的意思是:表现严肃严厉的情感的时候,就应该采用具有风度和神采的笔墨用意;表现温情柔意的情感的时候,就应该采用甜美光润的笔墨用意;表现鼓舞振奋的情感的时候,就应该采用枯劲而力量感强的笔墨用意;表现和蔼愉悦的情感的时候,就应该采用闲淡典雅的笔墨用意。这样一来,就能表现出书写者的书写情感,表达出书写的意境。

那么,怎样达到达情表意呢?我认为: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内心明确。其次就是熟悉达情表意在书法作品创作中的体现,深刻理孙过庭四种书写情感分类的内容,以及各自所适用的书写内容范围。第三有意识在自己的书作中去表达表现。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后,再看看我们在哪个循层面层次,由低往高,逐步提高,达到艺术的高境界




书法学习要“三勤”

作者:王冰专

 

      俗语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自古以来,勤奋者多有成就。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大文学家鲁迅的成功在于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成功,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凭借他的勤奋成功地完成了青蛙卵膜剥离手术;艺术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地练习书法,才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们放弃自己的娱乐时间,坚持工作学习,获得了成功,不正是勤奋的真谛吗?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说的是读书学习必吃得一番苦。书法学习尤其如此,书、画、印三门艺术,最难成家的当数书法,书法是三门艺术当中最难的。书法学习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十年磨一剑的意志,来不得半点虚假。历史上成功的书法家都是如此。钟繇的书法被评价为“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这是用心血熬成的。史书记载,他青年时写书法,十六年足不出户,为得到蔡邕的《笔法》呕心沥血,暗中令人盗开韦诞墓室以获得,到临死时,对其子钟会说:“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谈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毛主席是一代伟人,治理国家任务繁重,他却说:“学习就是工作,而且是更重要的工作”,在书法学习实践中更是如此,在条件恶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在生活艰苦的延安窑洞里,那时战事紧迫,但怀素的书帖毛主席总是随身携带,书法伴随了他一生。

那么,书法学习应怎样的勤奋呢?主要应表现在“三勤”:勤阅读、勤思考、勤动手。

首先是勤阅读。读书即修身也。学书法要有一定理论基础。古人说,宁可三日不临帖,不可一日不读帖。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工作的环境也不同。除读帖外,还要阅读其它书籍,这其实也是字外功夫问题。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丰富自己,成就未来。第一,除书法理论本身外,要具备哲学知识。它可以使人具有远见性,增强洞察事务的能力,像康有为所说的“通人达识,能审时宜,辨轻重。”第二要学史,包括通史和书法史。抓住史上几个具有关键性的人物,研究他们那个年代的大的背景、审美追求、书风形成原因,从而找出规律,这样可站在巨人肩上,选择体现时代特征而独辟蹊径的问题和书体。第三,关注音乐、舞蹈、影视等当代艺术,增强自已的学识修养,开阔视野。第四,读书要还要包括诗歌、散文,包括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等,读书的过程是培养人的修养的过程,是提高书法品位的过程,字如其人,即一个人的修养、品德、性格等等。

第二要勤思考。也就是“悟”。 “悟”是有思而来,思而有悟,悟既觉悟、醒悟,悟出理、出灵感。悟既有天生的,但更重要的是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正如鲁迅说的“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书法也是如此,坐享其成,永远也悟不出书法的真谛。对书法中的章法、线条要有强烈的感受能力,要思考怎样表达自已对传统笔墨的独特理解和自已对于这个世界的情感,怎样让我们的笔下既有远古的笔意,又有自已的书法艺术语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运用到书法上,就是不仅要学习而且要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习,不能偏颇。李铎先生书法学习的妙法:“学书之道惟勤和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此乃学书之妙途也。”十几年来在书法学习的实践中,我对李老师的教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建立在对艺术美的好奇心和不可遏制的探究心理基础之上,对美的求知欲是这种探究心理的核心,优秀的书法家都有一颗易于颤动的心灵,而冷漠则永远与艺术无缘。要多看、多思、多交流、多讨论、多比较。这样才能有悟性,悟性才能自然得到提高。

第三要勤动手。勤临帖,我以为,从事书法不仅要每日读帖,更要每日临帖。这是因为,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无论你是初学,也不论你是多大的名家,临帖是终生的必修课,手上功夫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如王献之练习书法,将家中十八口大缸水用尽才有了之后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先生还在临散氏盘,从中领悟笔法,难道我们还有什么捷径可走。多少年来,我和我的同道们坚持不懈,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每天临帖七八个小时,伴随着辛酸,伴随着快乐,受益匪浅。临帖到一定阶段必须创作,临创结合。创作是在临帖等的基础之上又向上迈出的新台阶。这个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既包括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书法如同一棵参天大树,要历经风霜雨雪,日月磨砺,才能根强叶壮渐入佳境。书法创作是个积累的过程,积累越多,境界越高,人老书老也。书法学习是一个甘于耐得寂寞、甘于耐得清贫、甘于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可见古往今来,成功的人,必然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坚持,最终才成功的。凡事在坚持一下的忍耐中,一位前辈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秘密就是只要你比一般人稍微坚持一下,你就成功了。”即将倒下的时刻告诉自己再挺一挺,这样再困顿的日子也会过去。成功之路有坦途也有荆棘,有阳光也会有阴霾。书法之路也如此:坚持写下去,坚持一种书体,坚持一种字体,掌握其深度之后再广涉博取。不断的从自己的作品中找问题,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反复调整,书艺会不断提升,岁岁年年艺不同。

    当然,书法学习勤奋的前提,必须是有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字也没写好?道路不对,方法不当,会离书法真谛越来越远,永远也不会成功。还有一个前提是“静”。如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一方面,在一部分人中,毛笔和自己的工作生活越来越远,随着电脑的出现,办公自动化已成为现实,告别纸与笔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然而书法作为文化,作为国粹,已经植根于民族的血液之中,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正在发扬光大。中国大地出现了书法热,今天的书法成了纯粹的艺术,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欣赏艺术装点生活的雅事。和古人相比,再也没有那样幽静的心情与环境,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人心浮躁,难得静下心来专司书法。要想在书法的汪洋大海里站立潮头,关键是“静”。善于营造宁静的气氛,听一听音乐,走进大自然,宁静而致远,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心静如水,静即养性也。克服杂念,潜心钻研,才能气贯如云,笔随心愿,气随字走。心静是基,相反心不静再练也白搭。静态,静趣,静远,给我们心灵以补偿,抚慰,心绪息空明,宛如见月。

    总之,“读”“悟”“练“是紧密相连的,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读和练是基础源泉,悟是涌流的水,滴水成河就是这个道理。点滴积累到一定阶段,悟出一个道理,再积累,又猛然获得新的道理,就像书法所走的路,下一个阶段积累提高踩着上一个阶段积累提高的肩膀,下个阶段悟的提高踩着上个阶段悟的提高,永无止境,不断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名人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获奖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更多

名人辞典

名人辞典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