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名人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正在收听 :

释智渡禅师,禅师,俗家姓张,法名昌身、字智渡、起渡、妙定、衍明 … … 皆传承法师所赐。禅师生于浙江仙居,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 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出家后常住浙江天台山慈恩寺, 是当代肉身菩萨永慈大师禅密净律诸法脉的接续者,2003 年 5 月担任住持至今,也是佛门天台宗 46 代、禅门沩仰宗第 10 代法嗣。

  • 姓名:
    释智渡
  • 国籍:
    中国
  • 性别:
  • 出生地:
    浙江仙居
  • 职业:
    禅师
  • 毕业院校:
    武汉水利电力 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
  • 荣誉称号:
    国际瑰宝艺术名家
  • 主要成就:
    从未偏离佛法核心;作为 " 国礼艺术家 ",他的笔墨始终带着 袈裟的素净。2025 年荣获 " 农业领域品牌人物 " 的殊荣,看似 与佛门疏离,实则暗合他 "佛法在世间 " 的主张——护生、济贫、关怀民生,本就是大乘佛教的应有之义。

社会职务/身份

当代肉身菩萨永慈大师禅密净律诸法脉的接续者,2003  5月担任住持至今

佛门天台宗46

禅门沩仰宗第10 代法嗣

镜心印社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要创办人

慈恩寺佛教艺术研究院代院长

中国玉观音慈善义诊队顾问

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哲学教授


要创办人、兼任慈恩寺佛教艺术研究院代院长,中国玉观音


要创办人、兼任慈恩寺佛教艺术研究院代院长,中国玉观音



名人经历

释智渡

禅师,俗家姓张,法名昌身、字智渡、起渡、妙定、衍明 … … 皆传承法师所赐。禅师生于浙江仙居,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  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出家后常住浙江天台山慈恩寺, 是当代肉身菩萨永慈大师禅密净律诸法脉的接续者,2003 年 5 月担任住持至今,也是佛门天台宗 46 代、禅门沩仰宗第 10 代法嗣。同时,禅师尚是镜心印社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要创办人、兼任慈恩寺佛教艺术研究院代院长,中国玉观音慈善义诊队顾问、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哲学教授

当代肉身菩萨永慈大师禅密净律诸法脉的接续者,2003年5月担任住持至今

佛门天台宗46代

禅门沩仰宗第10 代法嗣

镜心印社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要创办人

慈恩寺佛教艺术研究院代院长

中国玉观音慈善义诊队顾问

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哲学教授

禅师慈悲为怀,倡导护生、复兴文化与临终关怀等公益慈善事业, 并兼顾佛像雕刻、寺院规划、建筑设计和工程监理。禅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倡导非药物疗法,并实践用分子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来分析和研究病理,已有相关著作提交出版社审批。在书法和著述方面也有所成:禅师所写的“福”字意象画书法,据说是继康熙“福”字之后既拥有了五字合一又凸显了意像字画的不二的创举;2016 年春节至今,已有上万“福” 字进入了千家万户。禅师的梵文书写与禅意画也很有特色。出版的书籍和纪录片有《佛门探宝》、《幸福大道》、《当下解惑》、《临终关怀》往生教导片等等;创作的歌词有《白  云山的月亮》、《皈依三宝》、《受戒好》、《罗汉舞》、《天 台山》、《燃灯古洞》等十多首,其中《天台山》由当时的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田晓耕谱曲,《罗汉舞》由作曲家  蓉梓谱曲…… 禅师重视人才培养,传法授徒严格认真,讲究 依业、对机。自从 2003 年接任慈恩寺住持以来,以弘扬止   观为己任,其影响已及全国各省市与欧美和东南亚。2022 年  被评为人民书画家,2023 被评为国礼艺术家、国际和平艺术  家,2025 年世纪大风釆活动大会上被授予农业领城品牌人物。

 

 

名人成果

名人评价

 智渡禅师:跨界弘法者的生命修行

在天台山的晨钟暮鼓间,有一位禅师以科学家的严谨剖  析病理,以艺术家的灵犀勾勒禅意,以教育家的热忱培育僧 才。他就是智渡禅师,一个在传统与现代、出世与入世之间架起桥梁的跨界弘法者。

1950 年代,浙江仙居的张氏人家迎来一个男婴,谁曾想这 个孩子日后会以 " 智渡 " 为号,在佛学界开辟独特路径。武汉 水利电力学院的工科教育,为他埋下理性思维的种子,而这  份积淀在多年后竟成了他解析佛法与医学的利器——上世纪  九十年代初,当多数人对 " 非药物疗法 " 尚感陌生时,他已着 手用分子医学破解病理,将实验室的精密与禅堂的空灵熔于  一炉。

2003 年接任天台山慈恩寺住持,是智渡禅师生命的重要转  折。作为永慈大师法脉的接续者, 他肩上扛着天台宗第 46 代、 沩仰宗第 10 代的传承重任。但他没有困守古刹青灯,而是以  " 止观 " 为基,将弘法场域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从寺院规划  到工程监理,他用工程师的严谨重塑道场;从临终关怀到护   生公益,他以慈悲心编织人间暖流。那部《临终关怀》往生   教导片,藏着他对生命最后一程的温柔注视。

在艺术的天地里,智渡禅师同样绽放异彩。他笔下的 " 福 " 字意象画,承康熙 " 五福合一 " 之妙,又添禅意留白之境,上 万幅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佛法的温度落地生根。梵文书  写里藏着古印度的智慧密码,禅意画中透着 " 不立文字,直指 人心 " 的顿悟,而《天台山》《罗汉舞》等歌词,更将佛理谱 成了可感可触的旋律——当田晓耕为《天台山》谱曲时,想  必也被词中 " 佛国仙山 " 的意境打动。

最动人的,是他身上那股 " 跨界不越界 " 的定力。身为武 汉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教授,他在讲台上剖析哲学命题时,

从未偏离佛法核心;作为 " 国礼艺术家 ",他的笔墨始终带着  袈裟的素净。2025 年荣获 " 农业领域品牌人物 " 的殊荣,看似 与佛门疏离,实则暗合他 "佛法在世间 " 的主张——护生、济贫、关怀民生,本就是大乘佛教的应有之义。

如今,慈恩寺的香火已飘向欧美与东南亚,智渡禅师的弟  子们带着他 " 依业对机 " 的教诲,在不同领域践行佛法。这位  工科出身的禅师,用一生证明:真正的修行从不限于蒲团之上, 它可以是实验室里的专注,可以是画板上的顿悟,更可以是   对每一个生命的郑重以待。

晨钟再响时, 他或许正伏案修改书稿, 或许在工地督查建设, 或许对着弟子讲授止观要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智渡禅师 以多元的生命实践,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修行答卷。


名人感悟

 

名人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获奖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更多

名人辞典

名人辞典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