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名人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正在收听 :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 姓名:
    崔颢
  • 国籍:
    唐代
  • 出生年月:
    (704—754)
  • 性别:
  • 出生地: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 职业:
    诗人
  • 荣誉称号: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 主要成就: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6]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社会职务/身份

曾任许州扶沟县尉

名人经历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1]  ,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衡水安平县 [2-3]  。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 [4]  。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 [5]  ,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 [6]  。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6]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6]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与鲍照江淹并驱也。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 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崔颢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与杜甫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名人成果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奠定了他一世诗名。《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精粹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之首,可见世人对此诗的器重。元代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川,平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历历:分明的样子。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乡关:故乡。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赠怀一上人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风将衡桂接,地与吴楚邻。

旧少清信士,实多渔猎人。一闻吾师至,舍网江湖滨。

作礼忏前恶,洁诚期后因。因成日既久,事济身不守。

更出淮楚间,复来荆河口。荆河马卿岑,兹地近道林。

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辽西作(一作关西行)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行路难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

香风旦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

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阳时,

朝攀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长安道(一作霍将军)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眼色,世事悠悠应始知。

世事悠悠应始知:一作世上悠悠君自知,一作世上悠悠应自知。

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江畔老人愁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青溪口边一老翁,

鬓眉皓白已衰朽。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父兄三叶皆尚主

子女四代为妃嫔。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兵戈乱入建康城,

烟火连烧未央阙。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老人此时尚少年,

脱身走得投海边。罢兵岁馀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谿田。虽然得归到乡土,

零丁贫贱长辛苦。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君今少壮我已衰,

我昔少年君不睹。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王家少妇(一作古意)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名人评价

名人感悟

 

名人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获奖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更多

名人辞典

名人辞典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