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辞典

何家英:俯瞰中外,极虑专精

何家英:俯瞰中外,极虑专精

俯瞰中外,极虑专精       

论及何家英先生,让人不由然想起他笔下工写兼备、姿态万千的唯美仕女图,以及众多创作年代跨越数十年包含独特历史节点和时代风貌的典型人物形象。其中,许多饱含人性温暖及思想张力的工笔人物造像已成为当代工笔人物典型形象长廊的经典之作,毋庸置疑地登顶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界的时代高峰。于是人们很自然就联想到,在这个思想情怀青黄不接的时代,何家英笔下那些驰誉中外的扛鼎之作又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就涉及艺术审美问题,首先,是创作者自身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极致审美感觉,而后才能绘制出雅俗共赏美轮美奂的人类灵魂画卷;其次,当画者努力超越时艰最终呈现出含藏万有的艺术臻品时,尚须有眼力的鉴赏者予以发现、发掘,乃至加以合乎情理的创造性品鉴,这考验的是受众的对等审美能力。

作为人类最高级的艺术形态之一,书画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其无声胜有声的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为历朝历代所珍视。但作为数千年来发展脉络清晰的传统表现形式,书画承载的人文价值远不止视觉所见那么简单,一幅脱颖而出的书画作品往往具有无限的潜能,不单可供无数人反复玩味鉴赏,而且亦是一座挖掘不尽的人文艺术宝藏,需要有识之士坚持不懈的播扬、解读与确认,甚至需要艺术家亲自站出来现身说法,即便如此,真正性灵的艺术仍然充满了令人敬畏的神秘与未知,不过却可过滤掉许多无谓的曲解和误导,以便传扬风清气正、润物无声的艺术濡染魅力。

比如新近出版的美术评论集《画外功夫》入编了一篇我和何家英先生深度对话的文章——《辩证之至:虚静之美与中和之道》,这篇文章就是何家英先生无私站出来现身说法并广受褒扬的最新例证。该文贡献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作思想及富含真知灼见的成功历程。值得欣慰的是,此文一经发表,便得到广大书画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密切关注与推崇,许多读者反馈说,文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读懂何家英先生的绘画意义与生命境界,还能从中收获巨大的成功启迪,因此被众多痴迷艺术的人们视若珍宝,甚至有人不厌其烦地全文诵读,以期得到潜移默化的智慧能量,利于创作参鉴,从而见贤思齐,更好领悟艺术的真谛。

何家英先生的成功无疑是跨越国界的大成功,大大超越了他这个年龄的艺术家所能抵达的艺术高度和国际影响力。实际上,熟知何家英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成长经历并无特别之处,他之所以能取得世俗意义上近乎圆满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敏感"二字。这符合他细腻沉静的心性,是他身为划时代的灵魂艺术家最具个性魅力的性格特征。当然,广义的"敏感"特质适用于一切门类的伟大艺术家,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敏感特质,才能保持最佳韧性战斗力,以及触发和捕获超凡脱俗的创作灵感。此外,通常所说的灵感与悟性,均拜敏感心力所赐。对此,何家英先生亦有感而发:"我确实真切地感到,画画不是我们个人力量所为的,只要专注于画画本身,总会适时体会到上天的力量,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灵性与心性"之间,它们的本质关联力显然牵涉一切艺术创造的神秘力量来源,值得世人深度探究。

我以为,无所不能的"敏感觉醒"之于一位卓越艺术家的成长力和创造力所彰显的莫大价值,是何家英先生对这个时代最普适且最具生命力的杰出贡献,他通过自己令人折服的灵性创造笔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切,因此完全可以成立一个以何家英的艺术成就为核心个案的公共艺术命题,并加以系统研究和阐释,用以解决说明敏感之心如何培育出神入化的感知力、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厚积薄发的思想力及触类旁通的表现力。不如此,不足以揭开轻笼在何家英先生巨大成就之上的神秘面纱。关于这个议题,何家英先生深感认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少有人注意感觉的重要性,这是导致艺术家能否成功的关键!"。  

   

何家英笔下的艺术魅力全然在于,他独创了一种超越中西画境之上的极致审美实践和体验,他对于国画笔墨精神的理解,精准而深刻,他的笔墨感觉既传统又现代,充满难言的辩证意味与人文美感,甚至对于西画的理解,他也胜过许多职业油画家,这就是何家英先生优于他人的天才之处,并由此缔造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当代绘画传奇。那些堪比神话般的故事,源自于他站在一个能够自由表达的历史高度俯瞰中西艺术的优劣全貌,使得他可以自如地扬长避短,既有强大的写实再现力,更有绵密的写意表现力,达到一种虚实相生中西合璧的画道之境,令人心生一股"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审美意境,归根结底,他的艺术血脉里流淌着一种中华独有的正大气象及浑若天成的写意精神,所以观之予人春风佛面之感,概因数千年以降未曾间断之民族文化向心力使然矣。

诚然,何家英先生的艺术造诣业已登临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度,但凭其早早就能傲立画坛的惊人才智,显然可以支撑他走得更其高远。藉此观照他的艺术人生,可领略到他身上背负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是到了该放下一些"艺外之物"的时候了。他曾坦言,他很喜欢画写意国画,但自我感觉略显单薄。我想,何时当何家英先生眼中足可遂心的写意国画在他笔下渐趋圆融厚重之时,别的负累自然也就无足轻重了。或许,那才是他的绘画实力真正渴望抵达的终极目标吧。我们有理由期待,何家英先生能在艺术征途上驰骋出更为精彩的篇章。他亦曾说:"我有许多新的想法有待付诸行动,也已经为此准备好了,至于下一步能画到何种程度,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本文作者刘远江系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相关热读

名人辞典

名人辞典

微信“扫一扫”浏览